第004章 受人之托(第 1/3 页)
李长春最终没能说服自己的兄弟,反而自己做出了让步,先让武月娥到深圳,等她熟悉了那边的环境,也有条件给两个孩子办理转学的时候,他再过去。
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卫煌拜托他的事情,他还得继续做,他挨家挨户地通知,和他们交流想法,然后又转告给卫煌。
大部分人都是不感兴趣的,能抛开各种顾虑,真想做成这事的只有一个人。
杨军桦,杨晓梅的堂哥。
他的决心比李长春更大,也更有行动力,当着李长春的面就说服了自己的妻子,决定过完年不出去打工,两口子都要留在村里发展。
杨军桦也不是相信卫煌有多大的能力能改变这个地方,他只是有自己的计划。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他读的书并不多,走的路也不算多,但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喜欢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喜欢深入观察他们的生活方式。
大千社会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用心,一定能从它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
杨军桦在中山打工这些年,他觉得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用时髦的话来讲,可以把那些成功的经验复制粘贴到黔州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创业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大佬就是这样把西方成功的经验复制过来,结合本土的实际条件进行优化,才有了今天的互联网大厂。
有多大的肚量端多大的碗,杨军桦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在老家开个企业,养活一家人还是绰绰有余。
在等待卫煌到来的日子里,杨军桦并没有闲着,也在策划自己的发展大计。
时间很快就到了初四,一大早,卫煌就坐着摩托车来到了李子村。
春节期间出门,自然要备上礼物,卫煌不可能给每家每户都带一份,只是称了花生瓜子和各种水果,又兑了五百块钱的零钱,包了几十个十二元的红包,打算遇到小孩的时候给每个小孩发一个。
钱不多,就是一份心意。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