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缺钱啊!(第 3/4 页)
“经过半年多时间消化,扬州地区基本消化得差不多了,书院中大量新培养的官吏,
走上岗位,促使扬州地区掀起良好的风气,再也没有原来的腐朽之气氛。”
荀彧道。
“主公,在接管扬州地区时,发现了好多人才。有文吏,也有武将,
现在经过培训,文吏已经走上岗位,武将也加入夏口军。”
荀彧补充道。
秦琪点点头。
江东一带出人才,这点上不用质疑。想想另一个位面,孙策拿下江东地区,收获大量文武官吏。
“文若,发现些什么样的牛人啊!”
秦琪道。
“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卑职觉得一个叫张昭,张子布,他本来是彭城人,
避难到了江东,这个人在治理地方上非常厉害,主公可以大胆用一下。
还有一个叫张紘,张子纲,也是徐州人,与张昭一起避难到江东一带。”
荀彧介绍道。
张昭,张子布!
丞相人选啊!
东吴发展得好,离不开张昭的精心治理,在内政方面,张昭肯定是厉害的牛逼大咖。
孙策死时,告诉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不过呢
张昭被后世人叫做软骨头,也就是东吴的投降派。
一听说老曹带着八十万大军杀来,吓得张昭等人心惊胆战,不敢与之对抗,纷纷劝孙权投降。
要不是周瑜、鲁肃二人坚持抵抗到底,就不会有赤壁之战。
当时周瑜只说了一句话:我与子敬投降曹操,依然是做官,没什么影响。主公呢投降曹操会面临什么结局,想过吗
孙权一听,心中明白了。
其他人投降都能活命,唯独孙权肯定不能活命。
从此孙权下定决心,与曹军决一死战。
“文若,官吏的安置问题,你也不要询问本官,一切由你做决定。张子布在治理地方上,确实不错。
可是呢与文若比起来,貌似差距有点大啊!”
秦琪道。
荀彧再次惊讶!
要是荀彧没来前,秦琪确实给张昭写过征辟令,想让张昭来主持内政事务。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