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全国征兵令(第 1/4 页)
时间进入吴王庆忌三十年,即公元前484年,农历二月初。
庆忌以伍子胥、田穰苴、公子章为大将,动辄二十三万步骑,兵分三路,浩浩荡荡的挥师伐赵。
庆忌的这种行为,在赵鞅看来是极度“丧心病狂”的。
因为,现在正值春耕之际,古往今来几乎没有任何人会选择在这种时候开战。
耽搁了农耕,荒废了农田,就意味着今年或来年国人有可能饿肚子,无以为继。
吴国家大业大,屯垦出来的粟米、稻米不可计数,仓禀当中的粮食堆积如山,自然不害怕缺粮,让国人饿着肚子。
赵国不一样。
赵国还是一个半农耕半游牧的国家,畜牧成群,但是粮食产出并不多。
一旦战事陷入拉锯,哪怕最后赵军击退了吴军的进犯,最后国内的民生经济都极有可能陷入崩溃的边缘。
话虽如此,赵鞅也不会未战先怯。
为了应对吴军的大举进攻,赵鞅发动全国征兵令——
凡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都要汇聚到晋阳,厉兵秣马。
接着,赵鞅以尹铎为大将,赵无恤为副将,屯兵于长平,构筑营垒,加固防御工事,以抵抗吴军的进犯。
伯鲁、窦辇则是受命于赵鞅,屯兵于邯郸城,阻挡吴军的进犯。
同时,赵鞅还遣使于列国,让他们尽快出兵救赵。
不过这些年来,吴军的强悍,吴国的强势都让人震恐,列国又怎敢轻易出兵招惹吴国?
……
“杀!”
长平一带,喊杀声四起,气冲霄汉。
“轰隆隆!”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