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82章 兵役制度(第 1/3 页)

    而庆忌所主张的义务兵役制度,即征兵制。

    征兵制在古代广泛存在,几乎各朝都有,比较明显的三代、春秋、战国、秦、汉、三国。

    西周建立后,正式组织了六军和八师,但六军和八师是平时生产,战时打仗的半常备军, 而且六军基本由关中的周人,八师基本由被周迁到洛阳附近的殷人组成,还带有部落兵的痕迹。

    早在西周,诸侯就拥有了一旅(约500人)到三军(约37500人)的武装,到了春秋又有扩大,但基本和西周差不多, 只是部落兵痕迹慢慢消退。

    到了战国,战争规模扩大,达到双方十几万到几十万人参战,战争时间延长,次数频繁且间隔短。

    加上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逐渐完成,原来基本不能作为兵源的奴隶成为农民,成为了兵源,所以大规模的征兵制形成。

    如秦赵长平之战,秦军将赵军包围在长平,为了取得这一决定性战役的胜利,秦昭襄王亲自赶到河内郡,征发所有成年男子支援前线。

    秦建立以后,秦始皇又征发大量的人力守长城、征河套、岭南等地,过重的兵役是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这一时期的征兵在很大程度上还带有临时性,制度化的普遍兵役制度还没有建立!

    到了汉代,朝廷基本建立了普及义务兵役制度,但复员制度还不健全,所以有了汉乐府中所说的“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的现象。

    三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征兵的数量更大,如曹操曾一次“收青州黄巾百万, 择其精壮三十万号为青州兵”,吴国还迫使山越出山为兵,见于史书的就有十几万。

    三国以后的各个朝代有的实行军户制,有的实行募兵,但征兵制一直存在,特别是在发生大规模战争时,为满足战争需要,朝廷都为大量征兵。

    如隋炀帝为征高丽“在山东增置军府,扫地为兵”。

    杜甫诗中写到“夜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再把中男行”,都说明唐王朝为平安史之乱,连老人和十四五岁的少年都不放过。

    庆忌自然不可能做得如此过分。

    其余军户制、团结兵制、民兵制、募兵制、卫所制、八旗绿营制等,庆忌则不会考虑再吴国实行,应该根本不合时宜。

    “大王,若改革如此兵役制度,岂非日后我吴国的常备军,都成了宿卫、虎贲一般,不事生产, 专司兵事之师?如此一来, 定当加大国家的财政负担矣!”

    太宰季札心中有着这样的忧虑, 故而跟庆忌沉声道。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晋末长剑 大清要完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寒门崛起 我的谍战岁月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大明烟火 不是吧君子也防 谍影:命令与征服 大唐腾飞之路 北齐怪谈 我在现代留过学 蜀汉之庄稼汉 左舷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晋末长剑 北齐怪谈 希腊神话 万历明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冰川天女传 秘密部队之龙焱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嬉游花丛 全唐诗 如意小郎君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三国之暴君颜良 明末逐鹿天下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