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第 2/4 页)
麴尚的话犹如一道闪电划过夜空,瞬间驱散了马谡的迷惘。
没错,这样的人选还还真有两个!
李严和刘琰!
先说李严,自从建兴元年(223年)起,李严就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蜀汉托孤重臣,蜀军第三次北伐时,李严中了司马懿的反间计,进言刘禅,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中断北伐。第五次北伐因运粮不力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
李严被罢官后,诸葛亮表李丰为江州都督,居朝为官,位居蒋琬之下,蜀汉一统天下后,百官皆升,李丰也被迁为京兆尹,主管长安府诸事,其父李严随行。
再说刘琰,刘琰从刘备在豫州时(200年)便开始追随,是一个此诸葛亮资历还要老的旧臣。刘备取得益州后,刘琰受任固陵郡太守。后主刘禅继位,刘琰受封都乡侯,升任后将军兼任卫尉、中军师,再升任车骑将军,成为蜀汉继诸葛亮和李严之后的第三号人物。
刘琰有名士风流,擅长谈论,深得刘备厚待;官居高位却不参与政事,只领一千兵马作为监军,随诸葛亮北伐。刘琰为人偏执好斗,最终因在五丈原得罪了魏延,而被诸葛亮当面斥责,遣送回成都,但官职没变。
不过,刘琰受此谴责后,一直疑神疑鬼,举止失常,不久之后便被刘禅免去车骑将军之职。
这样一来,刘琰就幸运的避免了那场杀身之祸。
【原时空建兴十二年(234年),刘琰因怀疑入宫月余向太后祝贺新春的妻子胡氏与后主刘禅有染,对妻子施以私刑并逐出家门。胡氏因此上告刘琰,刘琰被下狱并弃市而死。】
正因如此,刘琰现在活得好好的,季汉一统天下后(235年),刘禅大赦天下,重新启用了很多旧臣。刘琰也被重新任为太常,也就是负责祭祀的官员,职从三品,位列九卿之一,算得上是朝中重臣。
会是谁呢?
马谡展开头脑风暴,分析起来。
很显然,幕后之人是刘琰的可能性很小,这家伙是个花瓶,没什么脑子,胆子也小,手里也没实权,根本不符合老银币的人设。
那么,用排除法的话,这个幕后之人,就很有可能就是有前科的李严了。
李严有着巨大的名望,还当了近十年托孤大臣,在朝中经营多年,人脉是肯定够用的,再加上他儿子李丰至今仍在朝堂为官,具备串联谯周、费祎的条件。
想到这里,马谡和麴尚对望一眼,不约而同吐出两个字,“李严!”
麴尚抢着说道:“大将军,李严可不能硬抓啊。”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