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董威的故事(第 2/3 页)
他虽然现在想不出如何破局,但董白给他的支持依旧,又何必自己把自己打垮呢?
情绪扭转,他也能聊一些不那么严肃的话题。就发展来说,新西凉军势头无二,又恢复了并州大片汉土,造就不世之功。
今年依旧是风调雨顺,各地的生产井然有序,他统辖之下的二十五万屯民,二十五万士族、小农、工匠、商旅等各类人等,以及近十万归化的胡人,估计都能好好生活下去,并积累大量的物质财富。
董白也对这个成就很是赞叹。别人总是说西凉军长于打仗,却不擅发展。她和童远取得的成就,可以说狠狠地打了士族的脸。
这天下因为各地大大小小士族兼并土地、压榨边民、胡人,朝堂上各种花样争权夺利,而愈发失去控制。但恰恰是被他们所抛弃的土地、边民和豪强,撑起了大汉的边境,保护了五六十万民众。
董白表示,李儒的本领确实是不错,但长于计策,并不精于民生。振安表现出来的志向和能力,不是他在计谋方面的优势,就可以盖得过去的。
目前双方完全没有必要剑拔弩张,反而可以继续之前的合作状态。未来随着形势发展,完全有机会吞并他们,真正地入住朝堂。
讨论完这些大事,童远有些安奈不住,试探性地打听道:“今日没有看到董威兄,其实我还没深入与他交流,之前见他气质出众,不知他身上有何故事?”
董白听到他问起董威,有些欲言欲止。
她打量着童远,过了半晌才说道:“他是我伯父董璜的嫡长子,幼时曾遭遇一次变乱,所幸为高人相救。”
“他后来拜入高人门下,学习武艺,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后来,我也是在郿坞又见到他,自那以后他就在郿坞长住,直至那一天。”
童远略微感叹,这样说来董威应该是武艺高强,但接触民生、政治较少,属于彻底的武勇类型。就算是拜入高人,但走的人生轨迹与董家其他晚辈仍然比较相似。
这种发展方式不利于他们一族能力多样化,会形成较为明显的短板。
他会让自己的子女走出真的有所不同的道路。例如有人走文士文学的路子,有人可以在军中成长,有人可以寻访各地,深入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总体上,还可以让他们有一定自己的空间。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