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设立洛川县(第 2/3 页)
各方面差不多安排好以后,于毒指出了一个漏洞。
那就是高奴县、延水畔,到北边肤施县、奢延水畔,直线距离足足五百里,但是中间没有一个县。
此处若非边疆但也无妨,只是肤施一带肯定要防范匈奴人反击。如果遇到什么紧急情况,恐怕后方支援不上去。
张既等人也突然严肃起来,这确实是一个巨大漏洞,若是匈奴人从宽度超过五百里的边境上潜入,很容易就能进入这个区域,伺机袭扰破坏各处。
童远问于毒有什么分析和看法。于毒从他所走过的故秦直道谈起,认为这一段地方确实不适合发展,但战略意义很大。所以至少要修缮道路,安置哨所。
童远对于毒的分析建议比较满意,也许他的出身会被外人和后人所诟病,但这并不妨碍他是一位脚踏实地,极为有特色的战将。
他仔细考虑了一下,发现可以将卸岭部安置在此。
卸岭部既可以修缮道路,开采矿藏墓穴,也可以承担作战任务。将他们这一支人马安置在故秦直道附近,在适合不过。
最后,正式任命苏则担任上郡郡丞,薛夏担任新设大县洛川县的县令。
而最为重要的上郡太守,则有已经身负两职的张既兼任。这样张既就是担任并州治中、上郡太守、第三卫军勤辅将三重职务。
张既、苏则又吸纳了不少并州流亡居民,让他们回归故土,参与生产建设并提出建议,让新设的屯田少走弯路。
这些常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深谙这片黄土地自然环境的脆弱。他们主动降低传统农业比例,不兴建超大型的聚居点,以避免环境的迅速恶化。
如果来统辖这里的是某些死板教条的书呆,那很可能要在看似有多条河流的陕北,生搬硬套平原上的种植方法。
那样做的结果,很可能会使宝贵的水资源日渐枯竭,绿色植被也会随之而去。
简言之,这片土地上,用水容易,蓄水难;砍树容易,种树难。日后西域楼兰国的消亡,与东汉守不住河套、陕北,有着微妙的共同之处。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