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宋军获得的战略优势(第 1/3 页)
    张浚的视野更像一位宰相,并没有拘泥于西夏战场境内。
    而是手指地图向所有人说道:“自辽朝覆灭,辽朝五京中的西京云州(大同),南京幽州都已被我朝收回。”
    “因此金国所占辽国疆土等于腹地向我朝洞开。臣以为应该在云州、幽州两地同时陈兵边境,起围魏救赵之功效。”
    “如此岳相公率军驰援西夏,激励西夏君臣抵抗之心。幽州、云州之大军则威慑金军。迫使其国内惊惧,主动撤军。”
    赵桓看向枢密使张叔夜,问道:“卿怎么看?”
    张叔夜斟酌着说道:“我朝与金国毕竟有和约。如果将战事蔓延至西夏以外,恐怕刚刚休养生息几年的河北,又将重燃烽火。”
    赵桓慎重的点了点头,大宋距离靖康之难过去到如今也才四年。
    整个国家都在休养生息的状态。
    可即便如此,大宋也平定了国内叛乱,治好了洪水泛滥,更被迫打了两场边境战事。一场反击金国入侵,一场收复陇右故地。
    这要是再挥师北伐,跟金国再打一场大规模的举国之战。
    即便大宋财政能够支撑,寻常百姓的人力也无法支撑。
    四年四次大战,每次都兴师动众二十万人左右……这修养生息,休养了个寂寞。
    张浚态度坚决,说道:“如果让一纸和约束缚了手脚,岂不显得朝廷迂腐无能?如今金军主力都在西夏境内,金国国内都是孱弱之师。”
    “国家往云州、幽州增兵,金国只会惊惧,而不可能主动南下开战。”
    “但关键在于我朝做出北伐部署,能鲜明向金、夏两国展现我朝态度。促使西夏坚定抵抗,迫使金国忧惧退兵。”
    “更能使天下各国看清我朝庇护宗藩的决心,使各国皆心慕王化,遣使朝贡。”
    赵桓认真的思虑了片刻,觉得张浚的提议颇合心意。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