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初测(1)(第 2/4 页)
道家崇尚原木,反对已经制作好的木器,认为木器已失去了木的本来面目。
这一点,他还没有多少明悟,只能暂时理解为无论未来的修行之路如何变化,都能忘记初心。
第三是“虚静”,所谓“虚静坐忘”,对自己的打坐吐纳和深度入境应有帮助。
“见素抱朴”是对外物的漠视,而虚静则是对自我身心的漠视。
基本要求是“致虚极,守静笃”,“极”和“笃”都强调要坚持“守一”。
道家认为可以“老夫丧我”来实现,也就是通过“心斋”,而达到坐忘。
这与金梓鸣的体验是一致的,打坐和入静可以把自身变为一具“空壳”,待将这层“壳”都炼化掉,便能彻底化为虚无,他的上丹田不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吗?
第四是“逍遥”,道家追求的是“逍遥无碍”,金梓鸣所追求的大自在实际与此同源,而他想要的“不羁”,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修道是一种内敛,但绝不是走向封闭,恰恰相反,内敛的结果是要走向开放,走向逍遥。
道家驱逐“小我”,乃是为了走向“独与天地精神而往来”的“大我”,表面上的封闭、退让,最终却指向心灵的开放和精神的自由。
在无碍的逍遥境中,人不再受时空的禁锢,而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逍遥于宇宙万象之中。
这恐怕是修真界超脱境前辈的写照吧?他不禁自嘲一笑,自己一个筑基小修,想这些未免过于遥远。
不过,道家在这个阶段所提倡的“不期然而然”,却是遭遇突破瓶颈时的好办法。
不着相,突破不了就暂时忘了它,先去专心做别的事情,说不定反而能峰回路转。
金梓鸣的思维继续发散,甚至想起自己魂牵梦绕的那位仙子,她来自逍遥道院,看来这“逍遥”二字,也是出自道藏。
当金梓鸣游览“七星洞”时,出现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走入这个小洞,冷月刀忽然发出颤抖,金梓鸣的神魂甚至能隐约感应到,那是一种激动!
冷月居然会自行动作,而且还能传递某种神魂感受?它在激动什么?难道这里是他从前主人来过的地方?
自从在黑茫森林获得它的那一天起,冷月还从未有过任何反应,况且它来自域外。
即使陈良淳来过这里,似乎以它和这位元婴真人之间的感情,也不致激动如斯吧?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