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唇亡齿寒 历史教训(第 2/4 页)
大殿内。
淮军众多将校在知道张士诚出兵后,都有些骚动,王弼、陆仲亨都蠢蠢欲动,想要请命去充当先锋。
不过他们想到了不久前王景所说的以静制动,宜缓不宜急的话,便忍住了念头。
李开芳问道:“眼下张士诚十五万兵马出动,我们是否还是按兵不动,坚守不出?”
王景点头。
“不错,孤之前说过,杨爽二三十万兵马,需要消耗大量的粮草,眼下加上张士诚的十五万兵马,那就是四十万左右的大军……”
“这样的兵力,没有百万民夫和数十万石粮草打底,难以支撑!”
“就凭张士诚的泰州一地,能坚持多长时间?”
王景面上浮现出一丝冷笑。
眼下天险要塞都在淮军之手,王景根本不需要再去施展什么羚羊挂角、挥洒自如的绝妙战术,只需要按照李世民的兵法,就足以横推淮东。
李世民的浅水原之战、柏壁之战、还有对阵河北刘武周,都是坚守不出,挫敌锐气,等到敌军粮草不足心浮气躁,再一举破敌。
这样的战术需要雄厚的根基和粮草。纯粹是以国力伤人。
这样的战法,是最难应对的一种。
此时杨爽没有了根基,张士诚只有泰州一地底蕴浅薄。面对王景的这个战法,除了拼命的强攻营寨,在粮草耗尽之前击败淮军外,没有其他办法。
“不过,杨爽和张士诚合兵之后,数十万大军兵力雄厚,傅友德只凭现在的兵力,怕是力有不支!这样吧……李开芳!”
“末将在!”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