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二十章:这么看汉王迟早能当皇上!!!(第 2/4 页)

    朱瞻基好奇的看了一眼朱高炽问道。

    有明一朝最大的争端其实无非就是南北都城之争了,这个争端差不多持续了近百年。

    到后世这个争论其实都没有停止过,完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

    一者认为应天只能作为割据王朝的都城,而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如果定都应天,北方就很有可能重新沦为异族统治,或者就是继续会出现北方强藩,靖难之役、八王之乱就不能避免。

    而另一批人则认为北京自然条件较差,经济衰落,资源贫乏,朝廷,百官,大批驻军和急剧增长的人口,所需物资都依赖几千里的水陆运输供养,将为百姓增加异常沉重,且永无止尽的负担。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造成国力和民力的长期,持续的无谓消耗。

    而这个观点的依据就是有明一朝,始终没有摆脱“国困民穷”的状况。

    显然朱高炽是站后者的,不过作为太子,身份上的关系,让他无法明着去反对。

    所以话里也是充满了对朱棣这个老子的无奈,辛酸,仿佛看到了一个不成器的父亲不顾儿子反对在一意孤行般。

    朱高炽听到朱瞻基的话点了点头:“修建一条应天至顺天的水泥路,虽然在根本上依旧还是没有解决问题,但是相比较而言,却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耗,这也是不是办法的办法了。”

    顿了一下,朱高炽继续道:“所以我这才找到了你师父,他是负责修建顺天城的,要修建一条应天至顺天的的水泥路,此事也得需要他这里支持才是!”

    朱瞻基闻言点点头,有些理解了傻爹的想法。

    不过他对这事其实并不是很在乎,迁都顺天也好,定都应天也罢。

    其实所谓的麻烦,也都是这个时代的局限性问题罢了。

    只要科技发展了起来了,什么草原,马背上的民族,还能挡的住一杆机关枪不成?

    大军朝发夕至,一切都会被碾压成齑粉。

    至于迁都顺天,路途遥远徒耗钱粮,那更不是问题了,铁路,高速,海运,总有一款适合这个时代的。

    实在不行不是还有东北平原吗?

    反正女真早晚是要绝种的,到时候迁都到了顺天,把北大仓开发出来,还会怕没粮食?

    太子府前。

    朱瞻基让周忱安排的工匠已经早早地安排到位了。

    一共二十人,按照朱瞻基的命令,不多不少。

    看到朱高炽和朱瞻基这两位太子太孙回来了,这些工匠急忙行礼。

    朱高炽看了一眼,就不在关注了,对于这个儿子这些日子的各种事情他都基本已经习以为常,只要不是把奉天殿,乾清宫都拆了,他也懒得多问。

    问多了都是泪,朱棣这位老爷子都亲自发话了,皇宫院子随便拆,内帑银子随便造。

    他还能说什么?

    堂堂太子,活的不如一个太孙。

    他感觉他是失败的!

    朱高炽离开,朱瞻基视线也就放到了这群工匠身上。

    这些工匠自然不可能一直放在太子府的。

    毕竟东宫也是宫,皇宫内院里面能过夜的男人,除了差不多是朱瞻基,朱高炽朱棣这种身份的,其他的注定是不能健全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民国之文豪崛起 北齐怪谈 我的公公叫康熙 亮剑之开局继承新一团 机战之无限边境 小老板 明末之兴汉 佣兵1929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万历明君 秋水堂论金瓶梅 大秦始皇帝能够听到我心声 东汉末年枭雄志 骗了康熙 大秦:躺平的我,被祖龙偷听心声 重生之民国元帅 星海王座 我是特种兵 深宫锁凰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