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大明皇家第一报!!!(第 2/4 页)
一些身体还算健康的,就主动的跟着工匠们,打打下手,帮忙砌一下墙之类的。
而身体虚弱些的,则开始了对已经建好的温棚进行耕种。
这些都是好事,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
太子府,
朱瞻基经过两天的校排,加上朱高炽提供的各种稿子,大明的第一份报纸也终于算是校排出来了。
有了模板,朱瞻基这边急匆匆通知了自家傻爹一声,就往之前已经弄好的报社跑去。
这间报社是朱瞻基之前就已经选好的地方。
原本是一个富商的院子,占地不小,大概也有两三亩的样子。
朱瞻基直接让人买了下来, 然后进行了一番改造。
院子的前院,直接变成了报社办公的地方,主要是负责是接待投稿的人,以及进行初步的筛选,和后期的发行。
院子门口,也早早地就挂上了皇家人民日报的牌子,这牌子是朱高炽亲手所写。
同时院子的大门两边,朱瞻基写的那副对联,也被朱瞻基让朱高炽再写了一遍后,裱在了大门两边。
而最大的后院则改成了仓库,以及印刷室。
仓库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存放纸张,以及印刷好的报纸的。
印刷室则是核心,此时,后院的印刷室内,两边靠墙位置,已经摆放好了一大排存储活字的字库,上面密密麻麻全部摆放的都是雕刻好的铜活字,
这些铜活字块体积很小,都是按照规律排放,全部数量加起来起码有数万,而这些字根据使用频率的不同,每个活字雕刻的数量也所差距,
多的字是一些这个时代人们常用的字,像是“之”“乎”“者”“也”这些,每个字的数量几乎都不下上百个。
旁边还有一些提前打磨好的,和铜活字一般大小的木块,这些木块是在某个铜活字不够的情况下,可以临时雕刻然后替代。
每个字库旁边都对应着一个印刷台,台子上摆放着一个长一尺七寸,宽一尺两寸的方形字槽,
十多个识字的印刷工匠,正坐在各自的转盘前面,拿着卷抄好稿子,然后一一往字槽里面摆放活字,
摆完之后则会有文化水平更高的文书,仔细再次对照原稿一一核对,
无误之后方才上墨,然后进行一次试印刷,试印刷则只会印刷十张试稿,然后十张试稿则会交给另外十位文书一起进行审核。
等到确定无误,如此再三后,方才正式确定印刷的模板。
虽然麻烦,但是这也是这个时代最保险的方式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