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市值排名(第 3/4 页)
谢君信笑起来:“昨日股价92.3块,总市值58.7亿港币。”
其实丁贤对华记黄埔的股价有印象,毕竟每天都有简报送到他手上,看着华记黄埔的规模不断扩大,丁贤还有挺引以为傲的。
想当初丁贤才收购华记黄埔,市值只有区区5.79亿港币,那是1976年的事情,如今四年时间过去,市值翻了整整十倍。
这个涨幅并不算反常,因为期间丁贤针对华记黄埔进行了两次大重组,每次重组都增加了实体资产,第一次重组后市值涨到十多亿港币,第二次重组涨到三十多亿。
鉴于华记黄埔效益良好,旗下租赁物业不断增多,年稳定收入助推了股价的稳定上涨,最近两年的年增幅都超过了20%。
以目前这个年代的城市生产总值来计算,华记黄埔高达58.7亿港币的总市值,绝对称的上是巨无霸,但华记黄埔仍旧不是香江排名第一的地产公司。
丁贤找谢君信打听:“我们现在是不是地产股龙头?”
谢君信摇头:“我们排名第二,龙头是置地公司,他们市值超过六十亿港币。”
“他们规模那么大吗?”
“置地号称香江地王,储备有数量最多也最优质的土地资产,自从香江开埠以来,他们都是这座城市地产界的龙头股,从来没有被超越过。”
“他们的盈利水平怎么样?”
“比我们差一些,但领先于其它地产公司。”
“华记黄埔的市值规模,什么时候可以超过置地?”
“这个嘛……”
谢君信并没有盲目讨好老板,他实话实说:“丁生,如果华记黄埔不实施新的战略并购,我们很难追上置地,因为置地的储备土地非常丰富,但我们的储备已经见底,最多再开发三四年,到时候我们就要去竞拍官地进行发展,一旦进行土地拍卖,利润就会降下来,市值的增幅也会随着下降。”
华记黄埔现有的土地储备,全是并购得来,土地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导致目前华记黄埔每开发一处地盘,都可以坐享暴利,但暴利无法持久,因为目前华记黄埔的地盘已经剩下不到十处,开发完毕后只能去拍卖官地。
官地成本那么高,将会直接导致华记黄埔开发住宅楼的利润被腰斩,而盈利水平一旦降低下来,华记黄埔的土地储备少于置地公司,与置地公司的市值差距就会被越拉越大。
这也是谢君信认为华记黄埔很难超越置地公司的原因。
前世1981年底,置地公司市值成功突破一百亿港币大关,当时排名第二的地产公司是李嘉成的长江实业,市值冲到78.77亿,但长江实业就是超不过置地公司,原因也是土地储备量没有置地多,双方盈利能力相差无几,那自然是谁的地盘多,谁的市值就高。
如果华记黄埔在今年与明年仍旧可以保持20%的市值增幅,那么等到明年年底的时候,总市值可以冲破八十亿大关,达到前世长江实业的规模。
华记黄埔兴建的八栋高层写字楼很快就要封顶,这是一批超优质的盈利资产,但即使写字楼投入使用,也不会助推华记黄埔股价上涨太多,毕竟这是租赁型的物业,效益属于长期,短期内的收入并不高。
反正不管怎么计算,以华记黄埔现有的土地储备来评估,如果按部就班的发展,市值很难超过置地公司,只能常年屈居老二的位置。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