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浮动协议(第 2/4 页)
其实年初他解约后,北美各大唱片公司都在联系他,他始终是采用竞价的策略,最终迫使哥伦比亚公司把版税上涨到10%,并定下浮动比例的条款。
如今荷东公司又加入到竞价行列。
按说迈克尔.杰克逊应该故技重施,继续提一提身价,但他没有这么做。
原因并不是出于朋友交情。
主要是荷东制作唱片的实力,虽然迈克尔.杰克逊对自己的音乐才华非常自信,但歌坛是商业市场,丁贤比他更加擅长对歌坛流行元素的捕捉。
他明白在哥伦比亚制作的专辑销量,绝对没有在荷东制作的专辑销量高。
所以如果哥伦比亚公司与荷东公司开出同样的条件,肯定签在荷东的收益会更大,他就没有提价。
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人,迈克尔.杰克逊对商业利益的算计也历来专业,他可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
前世他与索尼合作时,每次续约都在想尽办法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他从不愿意被资本方随意拿捏,这也导致他与资本方的关系势如水火,从而引发一系列媒体丑闻事件。
娱乐圈的丑闻不是随意曝光,其中都存在利益因素。
迈克尔.杰克逊同样如此。
前世他在1985年购买atv音乐公司,拿下几千首歌曲的版权,其中就包括披头士乐队,索尼屡次三番想要收购atv,他坚持不卖,直至九十年代爆发儿童案丑闻,他事业被重创,遭遇财务危机,不得不出售50%atv股权,以渡过危机。
这两件事发生在同一年,难免会让人起疑,儿童案就是一场劳资矛盾所引发。
如果迈克尔.杰克逊不是对唱片利益索取太高,导致他与资本方爆发尖锐的矛盾冲突,他的丑闻不会有那么多。
当然丁贤对他的私生活没有任何兴趣,像他这样的超级巨星,身边的团队会不断狮子大开口,胃口根本没有上限,所以丁贤与他的合作期间也不会长。
等把《颤栗》做出来,拉动了mtv收视率,让mtv挤入北美顶级传媒公司行列后,丁贤就会放弃与他的合作。
其实丁贤也考虑过让其他北美新歌手灌录《颤栗》,但丁贤找遍北美歌坛,根本就没有替代者。
从1980年以后,迈克尔.杰克逊就会一飞冲天,成为全美第一流行天王,即使丁贤把他前世的经典专辑全部抢占,也很难阻止他的全球爆红,因为他是一个创作型音乐人,他有能力制作媲美《颤栗》的新专辑,他又是一个舞蹈天才,仅靠舞蹈就能抓住歌迷的心。
关键迈克尔.杰克逊是黑人,北美经历长达几十年的平权活动,需要推出一个打破族群隔阂的象征人物。
也可以说,迈克尔.杰克逊的爆红,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穿越者的蝴蝶效对他都不会有影响。
这样一来,签约迈克尔.杰克逊就成了必定计划。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