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顾问费(第 2/3 页)
丁贤介绍完环球发行部的主管, 之后再没有关注电影的上映情况, 他就问道:“红楼梦在美国卖了多少票房?”
丁贤以为红楼梦肯定赚了不少钱,否则邵义夫不会这么慷慨, 竟然要免掉影棚租金。
结果邵义夫报出一个票房数字,差点没让丁贤把刚刚喝进嘴里的茶水给喷出来。
“在美国上映将近一个月,票房累积了一百四十多万美元。”
这个票房看上去不值一提, 但邵义夫相当满意,因为环球给他分账了四十万美元,这是纯利润。
邵义夫做电影讲究的是薄利多销, 并不追求单部电影的票房有多高,只要有盈利就算达成目标。
他自己修建有片场,招募有数量众多的廉价劳动艺人, 像是工厂流水线一样制作电影, 每年都能生产三十部左右的片子。
同时他在香江、台岛与南洋建立了电影院线, 最大程度截留利润,即使他不如嘉禾那样连续数年拿到年度票房冠军, 但他的电影总利润却远远超过嘉禾。
每一年,邵氏影业仅仅从票房里边, 可以赚到几千万港币。
谷愢</span> 邵义夫有自己的经营理念, 他把电影当成普通商品来看待, 当然如果有做奢侈品的机会,他也不会放过。
他又对丁贤讲:“前些天我在荷里活出差,看到一个很不错的剧本, 这是一部科幻灾难片, 里边有流星撞击地球的大场面,阿贤你曾投资过《大白鲨》与《星球大战》, 对西片的研究非常透彻, 你觉得灾难片在欧美有市场吗?”
《星球大战》在北美席卷了将近三亿美金的票房, 投资方二十世纪福克斯与卢卡斯影业可以赚到将近十亿港币的纯利。
这简直是难以想象,邵义夫做电影这么多年, 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赚钱的电影, 而丁贤偏偏能够慧眼识珠,精准投资了《星球大战》。
且不管丁贤制作电影的水平如何, 鉴片的能力绝对是世界超一流。
邵义夫就趁着喝早茶的机会, 向丁贤做了咨询。
这时丁贤才明白过来,邵义夫刚才免掉《收容港》的影棚租金, 其实是给丁贤出的顾问费。
如果丁贤不看好灾难片,邵义夫不会投资。
丁贤先问:“这部片子叫什么名字?”
邵义夫说道:“叫做《地球浩劫》,伦敦一家独立片商帕拉丁影业出的剧本,他们聘请英国老牌导演罗纳德.尼姆,主演找的是饰演007的肖恩.康纳利,制作预算大约是一千五百万美元,他们找到了我,想让我入股投资,承担一半的资金。”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