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分账方式(第 2/3 页)
今年程龙拍的《新精武门》会扑大街,票房卖不过五十万港币,还要再蛰伏两年,程龙才能走红起来。
丁贤就没有过多关注:“第三条院线是什么?”
皱文怀说:“去年才成立的丽声院线,老板是九龙建业的几位股东,大股东是经营九龙巴士的雷觉昆,他手上有八座戏院,其它几部七月份上映的电影,基本都是他的丽声院线在发行。”
“丽声院线的戏院最少,为什么片源最多呢?”
“丽声院线没有自己的电影公司,放映的全是独立片子,为了吸引独立片商,发行费比较低。”
邵氏院线与嘉乐院线是香江影市的龙头,他们自己制作电影,自产自销,并不缺片源。
他们经营院线的时间也长,拥有丰富的发行经验,有时候烂片在他们的精心推广下,也能获得盈利,于是他们对待独立片商比较苛刻。
独立片商在邵氏或者嘉禾映片,只能拿到总票房的两三成,如果质量过差,放映几天直接落画,甚至不给分成。
丽声院线是新院线,他们为了吸引片源,降低了发行费,让利给了独立电影公司,这才导致他们片源最多。
但院线毕竟是公司化管理,旗下所有戏院统一经营,统一排片,最后统一结算,票房分成什么时候结算,院线说了算,即使拖延一年半载再支付,独立片商没有一点办法。
谷</span> 邵氏、嘉禾、丽声这三条院线,等同于垄断了香江影市,无论本埠的独立片商,还是外埠的跨国影业,想在香江发行电影,都要看这三条院线的脸色。
有些独立片商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往往会放弃院线上映,转而去联系独立戏院。
但独立戏院的经营是包底模式,片商必须每天先支付戏院一笔包底费,这个费用是全天戏院的开销与租金。
票房卖出去多少,独立戏院结算多少,这点非常痛快,但如果电影不受欢迎,导致戏院里全天都空场,包底费可不会退还,到时独立片商会亏光裤衩。
皱文怀把香江院线的情况,与丁贤一五一十讲了一遍,没有任何隐瞒。
他同时告诉丁贤:“这周五的晚上,我会安排《霹雳舞》在嘉乐院线的十二座戏院里上映,只要上座率能超过五成,我保证连映半个月,万一上座率低于五成,最多一周就要落画。”
如果上座率过低,那就说明《霹雳舞》是烂片,不值得再继续放映,因为继续放下去,戏院收不到票房,会一直亏钱。
“看来皱老板不看好这个片子呀。”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