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你是巨星,我是粉丝(第 3/4 页)
剧组里跑龙套的港岛人,每天都有50块钱。港岛明星的片酬,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最初那几年,我在港岛拍戏,都是单位外派的工作任务,拍了几部戏,票房都还不错,工资才给涨到每天3块钱。”
王宗军笑道:“《少林寺》在内地电影市场,是永远的奇迹,不可复制。
1毛钱的电影票,也卖出了1.6个亿的票房,高达5亿多人次买票看这部电影。
虽然有特殊的年代背景,要是放在现在的市场,哪怕折算为3成票房,那也是上百亿了。”
冯晓纲道:“确实如此,时代完全不同,80年代初期,内地市场难得见到一部大众都喜欢的商业片。”
高阳道:“冯导的贺岁片,开创了商业片的先河,我记得老方当年推荐我看《甲方乙方》,给我乐的,肚子都笑疼了。
不过,这部电影看的是影碟。
说来也惭愧,我来京城上班之前,太穷了,包括联杰兄90年代和之前的电影,都是看的影碟。”
陈森笑道:“很多人跟我们一样,都欠了不少电影票。”
王宗军道:“这也是挺无奈的现实,盗版影碟遍街公开卖,没人管,也管不了。
另一方面,90年代的民营院线不多,电影院太少了。
即使现在,大城市的院线都还远远称不上饱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高阳问道:“王总,华谊有自己的院线吗?”
王宗军道:“我们有自己的院线,不多,总共7个影院,华谊的院线发展策略是走精品路线。”
高阳道:“王总,以华谊在影视行业的地位,难道不想在院线业务扩张?”
王宗军摇头一笑:“高总,院线是重资产模式,一座高档电影院,投资在2000万左右,成本回收周期太长,太占用资金了。
华谊的要考虑业绩,目标是上市融资。”
高阳微微一笑:“51集团计划在影视娱乐行业大力投资,除了现在的51娱乐,还要成立影业公司和院线公司。
我们倒是觉得,院线虽然是重资产模式,倒是一门好生意,华夏电影市场,从长远来看,空间还很大,老百姓进电影院,也是一种消费升级的必然趋势。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