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华尔街也讲人脉(第 3/4 页)
在酒店咖啡厅坐下来,高阳告诉秦祥林:“秦教授,我嫂子陈岚和大哥吴飞注册的泰坦基金,总共准备了2.2亿美金。”
秦祥林点点头:“在京城时,我联系了一下,有三家投行愿意跟你们签isda协议,分别大摩、德银和高盛,你希望选哪一家?”
高阳想想道:“秦教授,如果可行的话,就选高盛吧。”
秦祥林彷佛洞悉了高阳的心思,点头一笑:
“高盛是华尔街实力最强的投行之一,有一帮嗅觉敏锐的聪明人,你选择高盛是正确的。
高盛应该也是华尔街背景最深厚的投行之一。”
高阳自然知道,在接下来的次贷危机中,高盛不仅没亏钱,反而通过提前做空次贷,狠赚了一笔。
在这一次飓风般的金融危机中,高盛成了华尔街最大的赢家。
大摩和德银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而贝尔斯登差点破产,雷曼更是倒闭了。
签isda协议,动用2.2亿美金,做空200倍杠杆的,肯定要选高盛啊。
高阳问道:“秦教授,我听我嫂子说,华尔街也讲人脉?”
秦祥林道:“是的,只要你生活在地球上,无论走到哪里,人脉都是一块很有用的敲门砖。”
高阳笑道:“国内的商业杂志,还有不少管理类书籍,都爱讲欧美社会如何讲商业规则,不讲人情。”
秦祥林微微一笑:“这并不矛盾,对于普通人而言,的确存在普遍的,受法律约束和保护的商业规则,欧美人也习惯于按规则办事。
欧美人跟华夏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欧美大多数人都是利己主义者,私人友情与工作关系之间,通常会有明确的界线。
像华夏那种通过喝酒沟通感情,谈生意的,在欧美并不常见。
但是人脉同样存在,在商业规则范围之内,人际关系的亲疏,有时候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更乐意与熟悉的人谈生意。
华尔街本质上是一个商业丛林社会,利益关系才是根本,没有人会因为跟你有交情,而放弃自己的利益。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