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高,实在是高!(第 3/4 页)
······
阅卷时,孟青云特意请来王家、宗家、祝家的三位口碑和文采皆上佳的举人,让他们参与阅卷。
说是为了公平,可分给他们仨的题却是选择、判断和填空。
死答案,没有一点操作余地。
关键是他们三家附学清零,操作失去意义。
同时孟青云派人在外面放风,说这三家没有子弟附学,为报复其余人家,故意压低分数。
孟青云又独出心裁,设置了录取线,分数低于录取线的几家的子弟无缘附学。
当然这也是孟青云的杰作。
他根本不用作假,让该出局的那几人出局,就是录取线。
反正只说是一个班附学,至于一个班几个人,还是他说了算。
······
“这三个畜生,竟然故意压低分数,我家小郎君只差一分就能附学,真是可惜!”
“你这算什么?我家郎君差了零点五分,你说若是这三个牲口手底下稍微松一下,也不至于饮恨!”
“······”
一时间,权贵们陷入了相互攻伐的局面。
······
“有意思,这题出的有意思!”
盛祯看着附学试卷,不住点头称道,“汪忠,你问孟青云了没有,这样出题的理由是什么?”
“
(本章未完,请翻页)
陛下,孟翰林说了,以往的试卷考的是学子的记忆力和写作能力,考察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及由此得出的道理或哲理,属于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盛祯不言语,细细思考孟青云这句颠三倒四的话,却发现里面都隐含着潜台词。
读死书可以理解为读了些无实际用处,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书,死的重点形容书而不是读。
而死读书中的死则是形容读书的人,形容这人用死板的学习方式来读书。
孟青云说得不错,大多学子都是死记硬背,不管理解不理解,先背下来再说,至于书中蕴含的道理,反而成为其次。
读书死是说只会呆呆的读书,却不懂得将书中的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人,那么他和一个死人没多大分别。
看不出来孟青云还是个多面手,在任何地方都能发光发热。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