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百零六章 教训那群龟孙(求月票)(第 1/4 页)

    杨慎跟朱浩交待完,回到家见到父亲,立即便将跟朱浩前去寿宁侯府之事,一五一十说了。

    杨廷和问道:“那你有无察觉,此子身上有异常之处?”

    很明显,杨廷和父子对朱浩有了一些怀疑,主要是因为朱浩在兴王府中做的事太多,知情者并不限于兴王府核心人物,还有一些妒忌朱浩受朱右杬宠信的小吏,在新皇登基后,他们也没得到多少好处,稍微被人收买便将王府内情外泄。

    杨慎道:“并未察觉有何不妥。他甚至当面斥责,说这是破坏朝中君臣和睦,大有袖手之意。”

    “嗯。”

    杨廷和点点头。

    站在一个老狐狸的角度,做事看重利益得失,对人对己有无好处,以此来判断朱浩的行为动机。

    若朱浩有意投靠,杨廷和自然要好好考虑一下,朱浩能从自己身上得到什么。若朱浩隐身背后相助新皇,那其就该无所惧怕才对,实在没必要在夹缝中艰难求存,把其自身摆在了一个不上不下、不仁不义的位置上?

    再说了,朱浩替杨廷和联络新科进士上奏劝谏君王,在大礼议上公然站在自己一边,在那顽固的小皇帝看来,简直就是赤果果的背叛,怎会容忍亲信站在敌人立场上做事呢?

    所以,综合方方面面的情况,朱浩不为新皇所喜,投向文官集团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

    这涉及到一个认知问题。

    杨廷和从朱浩的出身,武断地认为朱浩背后的家族参与到对朱右杬长子的谋杀中,不可能为新皇所用。

    又按常理分析,断定朱浩不可能一边帮新皇,一边为给新皇拆台,这不符合小皇帝锱铢必较的人设。

    这才是杨廷和逐渐放下对朱浩怀疑的重要原因。

    “不过……还是有解释不通的地方。”

    杨廷和沉思半晌,道,“杨达甫到了南京,并未有僭越之举,他以往跟兴王府间也无更多往来,何以会突然卖身投靠过去?再就是既然朱浩能跟王府中人有往来,何以就能断定陛下一定不会用他?”

    朱浩的身份令杨廷和实在揣摩不透。

    一个少年郎,居然能得到部分兴王府高层人士认同,显然不单纯是因为其是唐寅的弟子,以杨廷和的政治头脑,直观地认为背后定有猫腻。

    但就是这猫腻,他怎么都想不明白,毕竟其中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杨慎道:“父亲,不如看朱浩将消息泄露给陛下身边人后,陛下会作何反应,再来决定以后是否用他吧。”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希腊神话 折尽春风 斗罗从攻略小舞开始无敌 1717新美洲帝国 天下枭雄 小老板 潜行者 不是吧君子也防 酒仙斗罗 大唐:开局错认皇后当岳母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大清要完 唐朝地主爷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从继任太守开始三国 斗罗:开局半神,被千仞雪曝光 三国之暴君颜良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大秦始皇帝能够听到我心声 大周守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