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第 2/3 页)
一个不求长生不老, 不喜华贵奢靡,只求绵延国祚, 只想开枝散叶的皇帝,最好的生日礼物,难道不是一把痒痒挠么?
朱极前世看过的那部电视剧里头,老头子不就喜欢成天拿着一柄玉如意又是挠痒又是砸人的。虽说如今看起来朱元璋还没有那么老,不过这种东西,提前安排上不是更好么。
于是,坐立不安的朝臣们听闻雍王去了趟中城,顿时如坐针毡。
浑然不知自己无意间的举动让很多人胆战心惊的朱极亲自订制了一支如意状的竹制痒痒挠之后,心满意足地走到了三山街。
当今天下,文风最盛之地在江南。江南文风最盛之地,在国子学。
毗邻国子学的三山街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因地制宜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产业链。从文房用具到各类书籍,从儒生衣衫到名人字画,诸般齐备应有尽有。
朱极本来打算在这里开家书坊的,但逛了一圈之后,他忽然发现自己好像有些过于天真。
在这里的铺面,没有一家生意不兴旺的。
想要从这些人手里拿下一间铺面,跟虎口夺食没有什么两样。虽说没什么问题是钱不能解决的, 问题朱极现在没多少钱。
深感自己草率的同时,朱极决定还是换个地方实现自己的愿望。实在不行, 就在武备学堂门口找几间铺面,正好那里每天都有好热闹的闲人出没。
搞报纸,朱极没什么经验。
但这并不妨碍朱极能够顺利达成自己的目的。
虽然早在宋代就出现了活字印刷术,但时至今日,大明的印刷工艺大部分依旧采用的是雕版。
天下安定才几年,读书人的需求还没有达到后来小说话本泛滥成灾的地步。单调的市场需求注定活字印刷在这个时代的成本往往高于雕版,因为活字需要使用特殊的药泥。
不过印刷书本的短处,却成了印刷杂报的长处。
如果纯使用雕版印刷杂报,朱极感觉那效率跟他批驳的邸报也没有什么两样。反倒是使用成本更加低廉的木活字,虽然质量上没有书籍那么精美,但胜在成本低廉效率极高。
于是,惯于在武备学堂前蹲守的闲汉们忽然在某个清晨,发现卖早食的摊子旁边,赫然多了一家卖杂报的。
这同样在宋代就出现过的东西,因为过去一百多年蒙元残暴的统治,如今在金陵也成了稀罕玩意。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