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这谁能把持得住?(第 2/3 页)
早朝刚刚结束,朱元璋自然不会把刚回到衙署的朝臣们再叫回来。他叫出的五个名字,宰相、户部尚书、兵部尚书以及两位在京的武勋国公,商讨打下东瀛已经足够了。
半个时辰后,谨慎殿内除了朱元璋父子与半路上被叫回来的五人,再无闲杂人等。
面对有些摸不着头脑的臣子们,朱元璋表情严肃且决绝地说道:
“东瀛小国御下不严,国中浪人屡犯边境,为绝后患,咱欲出兵灭其国统,将其归为我大明疆域,你等议一议,该派谁去。”
打东瀛?
五人瞬间懵了。
这又是唱的哪出?虽然倭寇屡屡犯边,但作为大明的藩属国,前些时日东瀛才派出使者前来递交国书。
以这种理由灭人家的国统,不仅于道义不合,甚至还会引起其他藩属国的恐慌。
胡惟庸当即从绣墩上站起身来躬身一拜:
“陛下,如今东瀛重臣持明与国军良怀争位,倭寇大部分乃是良怀的残军。只是良怀刚派使者送来国书称臣,若因此出兵,有损我大明国体呀!”
东瀛使者宣闻溪虽然是礼部接待的,但胡惟庸却比礼部更了解当前东瀛的形势。
有胡惟庸带头,颜希哲与孙克义也出言反对。
在他们看来,东瀛那种地方跟大明又不接壤,就算三天两头有倭寇犯边,那也只是癣疥之疾。
为了屁大点事直接出兵占领,得不偿失不说,还丢了大国脸面,将来还怎么让周边的小国俯首称臣。
面对三人的反对,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看着李文忠与冯胜二人。
打不打,他说了才算。
怎么打,这才是叫五人过来的原因。
既然胡惟庸这帮子文人指不上,朱元璋自然要将希望放在武将身上。
李文忠与冯胜,两人一个唯命是从,一个小心谨慎,自然以朱元璋马首是瞻。
既然皇帝都说要打,那他们自然不会再有别的意见。李文忠只是稍作考虑,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