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皇太子的后宫等级(第 4/4 页)
这一条,也被朱升不折不扣写入了编订版的《女诫》中。
而也从此之后,《女诫》一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大明王朝的妇女基本评判手则,无论宫廷还是民间,执行的都是这一套相同的标准。
而在朱元璋的推广下,《女诫》不但风行全国,在明朝,还相继的诞生了两个“升级版”,一个是朱元璋儿媳妇,明成祖朱棣皇后徐氏所编的《内训》,另一个是明刘氏所作的《女范捷录》,前者认真学习《女诫》中的“后妃不干政”精神,并将其理论观点细化,以单独成书的方式深入解读。
后者则继承发扬《女诫》中关于好媳妇的各类评价标准,不仅以理论的形式进行剖析,更精选大明朝具有典范意义的好人好事,真实记录并热情讴歌。
这两部书,加上唐朝宋若翠的《女论语》,以及班昭原版《女诫》,被后世并称为“女四书”。
而朱元璋之所以要苦心打造这部“百分百好女人宝典”,也并非是有意要让家里的女人受二茬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吸取了历朝历代由于后宫干政而导致国势衰弱的教训。
他的第一追求就是:保证大明历代帝王的法定老婆,从皇后到宫女,都是百分百的好女人。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朱元璋煞费苦心,除了编《女诫》搞思想宣传外,在制度上,也大伤脑筋,比如——明朝皇室选老婆的程序。
从表面流程上看,明朝皇室选妃的过程,与其他封建王朝相比都大差不差,都是先四面撒网,从民间选拔,然后层层淘汰,给皇子找到意中人。
然而相比之下,明朝皇室的选妃,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深入群众的,因为朱元璋从一开始就定下了调子——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拂受。
翻译成白话就是:皇帝以及亲王的老婆,无论是正房的皇后,还是偏房的妃子,都要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优先选择“良家女”,理论上是非医非巫非商贾非百工。
在历朝的谕选敕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良家”,便是低级的官吏、无职的士绅、儒生之家。
至于那些主动给皇室“献美人”的,一律不接纳。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
新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朱棣之子更新,第二百九十五章:皇太子的后宫等级免费阅读。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