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亦力把里进献公主(下)(第 4/4 页)
等他看完奏疏全文之后,气得直接将之扔到了桌子上。
“一派胡言!朕新修大本堂,教授皇室子弟治国理政,怎么就成了祸乱之源?”
方孝孺写的奏疏旁征博引,洋洋洒洒数千字,所阐述的建言概括起来就两点。
第一,朝廷新修大本堂培养皇子皇孙可以,但必须按照太祖高皇帝当年定下的规矩来。
第二,除了当朝太子之外,当朝皇帝其他的子、孙、曾孙、玄孙,乃至其他皇室子弟以及勋贵子弟可以在大本堂内进学,但绝对不能学习为君者的道术。
道术是道与术的合称,道即道理、原理的统称,术是方法的集合。
为君者的道术,即帝王术。
方孝孺虽然做事情时,偶尔会意气用事,可他毕竟不傻。
他当然看得出朱棣新修大本堂,教授皇室子弟为君者的道术出发点是好的。
可他担心这些宗王建国之后,假以时日成为尾大不掉之势,那会对朝廷产生严重的威胁。
所以,他认为现在应该将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还是按照太祖的旧制教育这些宗王最好。
“朕要的是大九洲尽归我朱明皇室所有,方孝孺懂个屁!”
朱棣越想越气,他一直待方孝孺不薄,没想到方孝孺如今不仅不支持他,反而还反对他培养皇室子弟的新政策。
“一个政策无论好坏,总归会有人持反对意见,父皇不必过于动怒。”
朱高煦宽慰道。
他说得容易,可当他接下来看见解缙、黄淮、胡广、杨士奇等内阁顾问的奏疏内容也持方孝孺的观点之后,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股无名火。
“简直是危言耸听!”
朱高煦实在不能理解这一帮人为何总拿过去的思维来套现在的政策。
就像朱棣刚才说的那样,大明如今的情况与当年周王朝完全不一样。
如果因为担心海外的诸侯国在未来强势崛起反噬朝廷,就不传授如今的诸王为君之道,甚至推迟诸藩改封的国策,那不是因噎废食么?
朱棣见朱高煦脸上带着怒意,于是笑着道:“高煦,你刚才还在宽慰朕,现在事临己身,却又忍不住发了火。看来,你养气的功夫还没到家。”
朱高煦拱手施礼道:“父皇教训的是,儿子刚才失态了。”
就这样,方孝孺等人反对传授皇室子弟为君之道的奏疏被朱棣压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