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婆罗洲不宜为藩王之土(第 4/4 页)
“郑和,你所知晓的这些,是你亲自走上婆罗洲考察勘测的么?”
朱棣想确定一下郑和所言之真伪。
“回陛下,臣听说婆罗洲地域辽阔,特地上去勘察了一番。”
郑和恭声道:“若臣没有估算错的话,臣应该是沿着一条淡水河,乘马车走了有五百余里地,河的两岸,皆是种满了水稻的农田。”
朱棣闻言,大受震撼,道:“好了,不必再说了,朕心中已有决断。”
朱高煦却接话道:“父皇,既然婆罗洲如此重要,儿臣建议,下次大明船队出海时,可在婆罗洲上择地设立一座军镇,留下数个千户所,在那里进行建设。”
“郑和,太子所言,你听清没有?”
朱棣扭头看向郑和,问道。
郑和恭声道:“回陛下,臣听清了。”
“好,下次你再出海,记得办理此事。”朱棣吩咐道。
郑和道:“是。”
“另外还有一事,你对孔雀半岛,了解多少?”
朱棣想了想,接着问道。
“回陛下,臣在古里国住了半个月,对孔雀半岛还算有些了解。”
郑和恭声答道。
这时,朱高煦接话道:“郑和,父皇打算在日后分封几位藩王去孔雀半岛建国,你觉得可行么?”
“臣觉得可行,但免不了与那里的邦国刀兵相见。”郑和十分坦诚的说道。
朱棣奇道:“此话何意?”
郑和恭声道:“回陛下,据臣所知,孔雀半岛上虽然邦国林立,但各国体制却几乎一致。”
朱棣诧异道:“这世上竟然还有此等怪事?”
“陛下有所不知。”
郑和恭声道:“孔雀半岛上的各邦国,皆实行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和村社制度。”
“所谓种姓制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婆罗门、刹蒂利、吠舍、首陀罗四个阶层。国王与其认定的僧侣属于最高的婆罗门阶层,国王手下的军事贵族属于刹蒂利阶层,普通农人、手工业者、商人属于吠舍阶层,而那些破产者或被征服者则属于首陀罗。”
朱高煦故作感慨道:“实行这种体制,岂非亡国之象?”
郑和道:“臣起初也觉得奇怪,心想古里等国实行这种等级之制,百姓为何不反,后来发现那里的人上到国王,下到平民,皆信教,相信轮回赎罪之说。由此可见,孔雀半岛各邦国,皆缺乏圣人教化,国内底层之民皆是愚昧无知之人。”
“不错,你接着说村社制度。”朱高煦道。
郑和道:“至于村社制度,即各邦国的国王,通常会直接掌控邦国内三分之一的土地,而将其余土地分封给贵族、教会、寺院,然后由贵族将土地出租给村社农人耕种,征收地租和赋税,作为国王的财政收入。”
他说到这里,面朝朱棣,微微低头,恭声道:“陛下,那些邦国内的底层农人除了向国王交纳田赋,负担各种劳役如无偿修渠、筑路、修寺院、堡垒、宫殿、陵墓、花园等之外,还要被迫缴纳额外捐税,如使用农具、牲畜、榨油机、织布机要纳税,结婚、家祭、建房也要纳税。因此,这些农人极端贫困。”
朱棣听明白郑和话里的意思了——让大明的藩王去孔雀半岛带领底层百姓造反,然后建立新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