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这座和林城朕宁愿不要(第 3/4 页)
朱高煦看了一眼杨洪,接着目光从旁边的庆耀、朱能、陈懋、毛胜等人脸上扫过,喜形于色道。
“全赖陛下运筹帷幄,臣等不敢居功!”
众人像是提前商量好了一样,皆单膝跪地行礼道。
朱高煦抚须微笑道:“好了,诸位爱卿,都平身罢。你们的功劳,朕心中有数,班师回朝后,朕会论功行赏!”
“谢陛下!”
众人再次行礼,然后纷纷起身。
“来人,扶杨将军、陈将军下去休息。”
朱高煦见杨洪脸色不太好看,陈懋左臂负伤,于是立即下令道。
杨洪、陈懋急忙行礼道:“谢陛下。”
朱高煦目送杨洪、陈懋离开,随即看向朱能道:“和林城内负隅顽抗的瓦剌人清理干净没有?”
“回禀陛下,朱勇还在城内办理此事。”
朱能赶紧解释道:“由于和林城遭到我军大量火炮攻击,城内许多房屋倒塌,导致道路阻塞,那些不愿投降的瓦剌士兵多藏在各处房屋巷道之中,更有不要命的死士以火油或火药袭击我方军士。”
“湖涂!如此危险之事,岂能让朱勇去做?”
朱高煦闻言后,脸色当即一沉,斥责道:“他可是你的独子!你不为你自己想,也该替你儿媳王氏想一想,你要让她腹中的孩子生下来就没了父亲吗?”
朱能以及现场其他将领,听了朱高煦的这一顿训斥,心中竟然升起了一股暖流。
当年朱高煦力劝朱棣派盛庸担任征伐安南的大军主将,就是不想让朱能南下送死。
因为安南多瘴气,历史上的朱能就是死于水土不服。
盛庸与朱能不一样,他在福建、广西等地待过数年,早就适应了南方气候。
彼时朱棣很想给燕藩潜邸众将立功的机会,可历史被改变之后,没有爆发靖难之役,所以永乐元年的时候朱能才刚满三十岁。
那时的朱能过于年轻,确实无法担任南征主帅。
后来他征西立功,才得以军功封爵。
如今五十六岁的朱能,膝下仅有一子,即朱勇。
尽管朱勇今年已经三十五岁了,但却子嗣不旺,娶妻十五年以来,其妻王氏只给他生了四个女儿!
历史上,朱勇的长子朱仪生于宣德二年。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