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陛下明察秋毫(第 3/4 页)
“陛下明察秋毫。”
左都御史刘璟等人应声道。
“永乐十九年六月,朕收到靖江王密奏,请求朕准许他私下与汉王签订了一个契约,即以每年银圆三十万块买断其在汉国境内售茶之权力,为期十年,契约次年生效。”
朱高煦不打算隐瞒众人,直接说出了答案道:“朕念其身份,便允其所请,命其按朝廷规矩办理茶引。”
“永乐二十四年六月,靖江王再次密奏朕,请求朕准许他与汉王续签五年契约。朕准许之后,他扩大了与汉国的茶叶贸易,购买的茶引一次比一次多。”
历史上的大明一直允许民间商人贩卖茶叶,但贩茶要交钱买引并且接受朝廷管制。
靖江王虽身份特殊,不过其售卖茶叶,也是按规矩办。
朱高煦这简短的几句话,透露出了两个至关重要的信息。
第一,从永乐二十年开始,汉国境内的茶叶商人,全部由靖江王派出,这些商人贩卖的茶叶也只会是靖江王茶场所产。
但茶叶这东西,只有汉国境内的富人或权贵才买得起,而且即便靖江王垄断了茶叶市场,可茶叶的价格也不会是一成不变,总会存在波动。
茶业是一个产业,并非只有销售一个环节,还有采茶、制茶、包装、运输等环节,如此便会迫使靖江王把赚到的钱继续投入各个环节之中。
即便他仍旧像以往那般大手大脚,喜欢赏赐给下人物品,却也多是与茶叶有关的东西。
桂林府是产茶区,当地的茶叶并不值钱,孟仲乙得到的赏赐之物折算成钱财的话,远比夏原吉等人想象的要少。
第二,永乐二十四年靖江王与汉王续签了五年契约,目的是为了扩大茶叶产业,赚更多的钱。
汉国境内贩茶的商人,在从靖江王派出的茶叶商手中买到茶叶后,是可以转手卖给汉国周边国家与地区的。
这些茶叶二道贩子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必会孝敬汉王朱高炽不少的财物,否则朱高炽不可能同意与靖江王续签契约。
靖江王面对这种情况,自然就会萌生扩大茶业规模的想法,此后继续往这个产业投入大量钱财也就成了理所应当之事。
“陛下,臣明白了。”
夏原吉恍然道:“眼下虽是乾熙二年,但如今还未出正月,距离永乐二十四年才过去了两年,靖江王为扩大茶叶产业而投入的钱财不可能这么快赚回来。”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