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番外:大明乾熙元年的工业、商业情况(第 3/4 页)

    珍妮纺织机的原理并不复杂,将横着的单个纱绽改为竖着的八个纱绽,效率将会提高八倍。

    然而,早在珍妮纺织机发明之前的四百年前,中国已经出现了效率比珍妮纺织机还要高,可以同时纺三十二个纱绽的纺织机。

    这种纺织机被记载于元代的《王祯农书》上,大约长六米,宽一米半,可同时纺三十二个纱绽,用人力或畜力驱动,一天可以纺出棉纱将近一百二十斤,远远超过四百年后的珍妮纺织机。

    在原来的历史上,这种领先世界的纺织机并没有流传下来,因为它在明期中后期便已失传。

    不过,随着穿越者朱高煦的出现,这个厉害的纺织机不仅被大量使用,更得到了推广。

    以至于到了乾熙元年的时候,在大明的丝、棉纺织业中,生产工具较以前大有改进,不仅织出的成品更是花色日新,而且产量更高。

    第四个是手工作坊行业的发展。

    经过永乐一朝二十五年的发展,至乾熙元年时,不仅作为农村副业的棉麻纺织、养蚕缫丝都有了普遍的推广。

    而且全国各大小城市和乡镇之中,大都存在着磨坊、油坊、机坊、纸坊、酱坊、弹棉花坊、糖坊、木作、铜作、漆作、铁作等大小手工作坊。

    除两京外,当时已形成某些手工业的重要产区,如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工商业城镇也开始兴起。

    特别是永乐初期,推行永不加赋与摊丁入亩的政策之后,丁银与田赋以田亩多少为征收依据,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

    如此便增加了农民的流动性与自主性,一方面促使惠民工建局的规模快速膨胀。

    否则哪里有人去修建大明四级官道与遍布天下各府县的学校、银行,以及边塞城池?

    另一方面,也让许多农民逐渐变成了不在匠籍之中的新匠人。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沿袭了元代的匠户制度,将人户分为民、军、匠、灶等户籍,其中匠籍全为手工业者。

    从法律地位上说,这些被编入特殊户籍的工匠和军匠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他们要世代承袭,且为了便于勾补不许分户。

    匠、军籍若想若想脱离原户籍极为困难,需经皇帝特旨批准方可,二身隶匠、军籍是不得应试跻于士流的。

    匠户在作访中要受到官吏的层层盘剥,各监局的宦官亦多占匠役,以至于工匠中常有怠工或逃亡的情况。

    鉴于此,朱高煦奏请朱棣,下令准许轮班匠可折收银两,纳银后可免赴京当班。

    数年后,朱棣进一步改革匠役制度,规定每名轮班匠每年纳班匠银四钱五分,从而废除了轮班制,不过住坐匠仍需按月当差,此时匠籍制度并没有取消。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活埋大清朝 晋末长剑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红楼琏二爷 我的谍战岁月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世子妃 晋末长剑 沉溺 儒道之天下霸主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明末:帝国崛起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斗罗:我成了白月光 大汉帝国风云录 遮天:从太阳之体开始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斗罗:顶级天赋,开局被小舞告白 红楼琏二爷 我在木叶练吐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