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三监并重(第 3/4 页)
朱高煦不紧不慢的解释道:“无论是建设一个大型的军工厂或官厂,还是推行一个新的国策,都需三至四年的建设期或试行期,然后又需要至少一年的调整期或改良期。”
“若是工厂的话,最后第五年才能按图纸生产各类火器、物资。若是推行国策的话,最后第五年才能得到适应于大部分地区的良策,如此则可以将推行新政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而这些,都将成为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基础。”
朱棣又问道:“为何叫‘计划’,而不叫‘规划’?”
不要以为古代没有“计划”、“规划”这两个词。
《汉书·卷四·陈平传》:“诚臣计划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若计划不从,真可引领而去矣。”
上面这两段话里“计划”的意思,与后世人常用的“计划”意义基本一致。
《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世宗乃自往视,授以规划,旬日而成,用工甚省。”
这里的“规划”是筹谋策划的意思,与后世“规划”的意思有些出入。
“计划是事先拟订的具体方案或办法,如无意外,便会按计划施行,不会更改。”
朱高煦道:“至于规划,则是一种筹谋,一个大的范围,不够具体。儿子用‘五年计划’,就是希望可以按计划行事,克服一切困难也要实现。”
“不愧是俺的好儿子,有志气!”
朱棣先是抚须赞了一声,然后接着问道:“说说吧,你第一个五年计划,打算做哪些重要的事?”
朱高煦略作思考,随即道:“事有轻重缓急,儿子就先说说比较重要的几件事。”.xxbiquge.c0m
“首要之事是整顿内廷,完善内廷宦官与宫人的选用、晋升、养老等流程,将之形成定制,以防后世出现专权的大宦官。”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