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诸藩国王培养计划(中)(第 3/4 页)
朱高煦道:“今我大明已立国三十五载,科举革新又推行了四年。明年便有成千上万名新式科举培养出来的举人,其中自然有大量的才德兼备者。所以,孤必须把那些表里不一、品德败坏的官员废黜,为德才兼备者腾位置,先生以为然否?”
方孝孺附和道:“殿下言之有理。”
两人又简单聊了一会儿,随后一行人穿越左顺门,便远远看见了文华门。
不多时,朱高煦率先穿过文华门,接着走进了文华殿。
他进殿之后,径直走上主位坐定。
今年三月,朱棣北巡,朱高煦监国时,文华殿的布局已经被简单做了改造。
入殿之后是一条长长的地毯,地毯左右两边摆着几十把交椅,而地毯的终点是三层高台,高台之上摆着一张御桌,桌后是龙椅。
此时,朱高煦端坐在龙椅之上。
“先生,请坐。”
朱高煦伸手示意方孝孺坐在他左下方第一把交椅上。
方孝孺也不推迟,当即坐下。
按照大明朝的君臣礼仪,皇帝或太子赐座,为臣者不能推辞。
待方孝孺落座后,外面随行的三十多人先后进入殿内,并向朱高煦见礼。
朱高煦大手一挥道:“诸位臣工,且坐下说话。”
于是,一众官员纷纷找位置,按照品级高低依次坐下。
朱高煦扫视众人,然后冲着门外喊道:“康平,带人给诸位臣工上茶。”
随后,他环视众人,朗声道:“孤希望真理越辩越明的风气,以后可以延续下去。只有君臣一心,朝廷的政策才能得到彻底的落实,方能避免基层官员阳奉阴违,敷衍了事的情况。”
“殿下英明。”
众官员齐声道。
一会儿之后,康平领着一众侍女、宫人将茶水端了上来,并放在了殿内众官员旁边的茶几上。
“诸位的奏疏,孤都看了,归纳起来,大体上是两点。”
朱高煦缓缓说道:“第一,培养皇室子弟应当按照太祖旧制。第二,宗室子弟不可学习为君之道。”
“孤问你们,太祖皇帝曾经不止一次说过,朝廷的政策要随着天下局势的变化而做出改变,不能一成不变。是也不是?”
他见众人沉默,接着道:“既然太祖皇帝说过这话,那永乐一朝推行新政,难道不是顺天应人么?否则,我等岂不是顽固不化?”
众臣皆不做声。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洪武时期,皇孙为数不多,且大都年幼。除了就藩的亲王外,其余年幼的亲王仍生活在宫中,在大本堂进学,这倒也没什么。”
朱高煦接着问道:“可如今诸皇孙与年幼的亲王已逐渐年长,再过十数年,皇室子弟必然会超过百人,难道还要像以前那样在大本堂进学么?”
“况且,太祖皇帝改封诸王于海外建国,若诸王不会治国理政,到了海外,既不会领兵打仗,又不会治国理政,岂不是成了一个昏庸无能的国君。还如何为朝廷藩篱,拱卫皇室?”
他这一番话说下来,殿内的许多官员竟然不知道该从何处反驳。
可方孝孺乃当世大儒,熟知各种历史典故。
他恭声道:“殿下,时移而事易,事易而权变。陛下培养皇室子弟,我等自然是不反对的。我等反对的是传授皇室子弟帝王术,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帝王之术,只有天子与皇储可以学习,其余皇子皇孙怎可学习?”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