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决定华夏历史走向的重大决策(第 3/4 页)
朱橚识趣的躬身作揖道。
目送周王离开后,朱棣喊来李兴,吩咐道:“你去武英殿偏室,从太子送朕的诸多千里镜之中,挑一个单筒手提式的,用锦盒装好,拿过来。”
不多时,李兴捧着一个长约两尺的红色锦盒,来到文华殿复命。
朱棣打开锦盒,拿出单筒千里镜,仔细瞅了瞅,又将其放了回去。
“摆驾天界寺,朕要去拜访太子少师。”
半个时辰后。
天界寺。
后山腰上的一座凉亭下。
朱棣负手而立,瞭望着远方的密林。
姚广孝站在旁边,手中拿着一个可以伸缩的千里镜,正在通过千里镜观看几十里地之外的事物。
“此物高煦说过,是用一个凹镜,一个凸镜,叠加而成。看近则旋近,看远则拉远。”
朱棣的目光落在姚广孝手中的那个手提单通千里镜上,开口说道:“大师看见了么?”
“看见了,连树上的鸟儿都看得清清楚楚,仿佛就在眼前。”
姚广孝举着长筒千里镜,感慨道:“老衲有了陛下赐予的此物,岂不是成了传说中的千里眼么?”
这个千里镜作为搜索与辨别远距离目标的工具,拥有三十米以外的对焦能力,且成像清晰,乃是永乐三年式的军用千里镜。
“哈哈哈哈哈!”
朱棣被姚广孝的一句玩笑话给逗笑了,笑着说道:“这东西叫千里镜,可不就是千里眼嘛!”
姚广孝收起长筒千里镜,目光深邃的说道:“若是行军打仗,站在山上,瞭敌望阵,千军万马,都将尽收眼底,真是好东西啊!”
“不错!”朱棣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带着一丝好奇,问道:“你说,那些研究格物光学的学子们,是如何想出来这东西的?”
姚广孝右手提着千里镜,左手抚须道:“天下之事,那是一代接一代,想的东西也是千百代相接,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
说到这里,他左手从怀里掏出一块直径三寸的玻璃水晶圆球型怀表,用手托着怀表,展示给朱棣看。
“陛下试想,从立竿见影看时间,到如今看怀表听钟表,人们花了多少心思?等再过五百年,那时候的人,还指不定如何过日子呢!”姚广孝无不感慨道。
“哈哈,那也未必。”
姚广孝收起怀表,用仿佛能看穿一切的目光,望着视野前方的丛林,说道:“人世间,未来两个字是最难想的。不,也不算难想,是不敢想。”
他收回目光,望着手中的千里镜,说道:“人一旦被眼前的事束缚住,心就小了,目光也就近了。想着以后的事跟自个没关系,这便叫短视。”
“所谓‘常人自有常理’。”朱棣接话道。
“陛下这话好像也没错。”
姚广孝道:“可陛下试想,若有人连眼前的一顿饭都顾不上,哪还会去考虑长远的东西呢?”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