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博弈(中)(第 3/4 页)
他脑海中浮现了半年前被他关进诏狱,数日前又刚被他放出来,且官升一级的张太医。
张太医曾奉皇命前往东宫为朱标诊病,却意外发现朱标在服用“民间神医”的药,张太医不敢隐瞒,报告朱元璋那药长期服用对人体有害。
那时朱元璋以为张太医不安好心,立功心切,后来他才发现张太医并不是为了立功,乃是忠义之臣。
只不过,针对朱标服用的药有毒一事,朱元璋乃是知情者,他清楚此类药短期服用无害,只有长年累月的吃身体才会出问题。
何况他很清楚,朱标的死因并不是中毒,而是高热咳疾,吐血而死。
用后世的话说,朱标是久病耗尽身体生机,肝肾衰竭而死。
朱高煦连忙答道:“回皇爷爷,孙儿曾读过几本医书,又见过大伯父临终前的样子,故而做了如此推测。”
此时,他偷偷瞥见龙椅上的朱元璋下意识握紧了扶手。
朱元璋觉察到失态,深吸了一口气,压住心中各种情绪后,遂冷静下来。
因为朱高煦并没有信口开河,朱标生前有中毒迹象乃千真万确,稍微有点医学常识的人,在见过朱标临终前的模样后,都可以推测出这个结论来。
朱标病逝之前,守在他身边的人就有很多。
所谓人多口杂。
更何况,世上没有不通风的墙,给朱标问诊的并不止张太医一人,即便有些太医被朱元璋大怒之下处死,但仍有知情者还活在世上。
“大伯父死的蹊跷,所以孙儿斗胆,求皇爷爷派人调查此事,还大伯父一个公道。”朱高煦以头触地,恭敬无比的说道。
朱元璋何等人物,瞬间就明白了朱高煦说这番话的意图。
如果真的对朱标中毒之事进行调查,那么给朱标治病的民间医者,以及寻来这些医者的朱允炆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到时候,世人便知道,过去以仁孝著称的朱允炆,竟然间接施行了毒父之举。
尽管朱允炆间接毒父一事,并非其本意,他也是出于好心。且朱元璋还是知情者,更是民间医者救治朱标之事的幕后推动者。
但是人言可畏。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