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不杀皇帝,誓不罢休!(第 2/4 页)
朱棣第二次北征时,毛安泰随驾,战时负伤,后来病逝。
朱棣第三次北征时,毛胜的兄长毛济袭毛安泰之职,随军北上,期间立有军功,却因病未升而逝。
故而,朱棣于永乐十九年恩旨毛胜袭职卫指挥同知。
乾熙二年六月,毛胜被朱高煦调任为陕蒲二营营长。
朱高煦得知阿鲁台率兵援助脱欢之后,就把与阿鲁台有亲的毛胜也带上了。
就在半个时辰前,他派出毛胜为皇命钦差,来劝说阿鲁台率兵投降,不过却被阿鲁台给轰了出去。
“住口!昂克孛罗,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阿鲁台双手握拳,奋力砸向面前的桌桉,大声呵斥道:“南人皇帝派毛胜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扰乱我部军心!大明的使者,某又不是没杀过。若非来人是毛胜,你觉得他还有命回去?”
朱棣当年第二次北征的导火线,就是阿鲁台杀死了大明钦差使臣兵部给事中郭骥。
“父亲,您看看二哥,孩儿只是随口一说,他就如此反应,肯定是心里有鬼!”
昂克孛罗毫不退让的指着面色阴沉、紧握双手的阿卜只俺,咄咄逼人道。
“给我住口!”
阿鲁台大怒,再次勐拍桌桉,豁然而起,抬手指着昂克孛罗道:“出去,你给我出去!”
“父亲!”
昂克孛罗双膝跪地,俯首道:“孩儿知错了,求父亲息怒!”
阿鲁台子嗣众多,不过最看重的只有长子也先孛罗、次子阿卜只俺、三子昂克孛罗,余子皆比较平庸,并不出众,且有些还较为年幼。
但也先孛罗在上次率军南下掠夺大明村镇时,遭遇明军突袭中火铳而死,所以现在阿鲁台手下可堪大用的儿子就只剩下了次子阿卜只俺、三子昂克孛罗。
“老夫的态度很明确,瓦剌诸部一直与我蒙古争锋,尤其以绰罗斯部为甚,这次来援助脱欢,除了本着唇亡齿寒的道理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阿鲁台没有理会昂克孛罗,而是环视大帐之内的众部落酋长、将领,缓缓言道:“第一,此战若胜,哪怕是惨胜,只要能击退明军,那么我们便可扭转十余年以来的困局,与南人谈判,要求南人朝廷提高与草原的各类物资贸易数量。”
“各类物资的重要性,老夫不多说,诸位也都明白。”
“按理说,乾熙皇帝不会答应,可我们打败的是他重新改编的新军!”
“乾熙皇帝是个识时务的人,他的朝廷正在进行各种改革,新军首败,意外着他治政的失败,为了长远之计,他会暂时选择答应我们,以争取时间整理内政,继续训练新军。”
“而我们同样需要时间!永乐皇帝三次北征,打得草原各部人心尽失,漠西、漠东、漠南大部已落入南人手中,我们要一一将这些地方夺回来!”
他说到这里,见众酋长、将领听得热血沸腾,于是放慢语速道:“还有第二点,那就是此战胜了之后,包括以脱欢为首的绰罗斯部在内的漠西诸部将成为我等的附庸,和林城也将重回大汗王庭治下,我等的实力反而会得到增强!”
“报!”
阿鲁台充满激情的演讲刚刚结束,诸部酋长、将领正在畅想美好未来之际,一位信使急匆匆走进大帐,行礼后高声道。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