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上山下乡之议(第 2/3 页)
此时,朱高煦行至文官班序之前,犀利的目光在众文臣身上来回扫视,高声问道:“尔等难道不知淫祀野神之害么?太祖皇帝为何禁绝白莲教?永乐二十二年声势浩大的山东唐赛儿之乱又因何而起?”
大明乾熙皇帝的一连三问,让还想反驳的一些文官哑口无言。
朱高煦见目的达到,转过身看向武臣班序,负手而立道:“自永乐五年始,武事科出身的进士陆续进入军中为朝廷效力,而这些至今已超过四千余名的武举进士。”
“除了极少数在军事上有造诣的将帅之才被提拔到高位外,其余大多数人如今仍在各地卫所担任宣讲官,兼着教授普通士卒读书识字的职责。”
“即便有如此多的宣讲官在教授寻常士卒识字读书,但眼下大明百万卫所兵之中,真正可以无障碍阅读《孙子兵法》的官兵,不超过五万!”
他将目光落在魏国公徐辉祖身上,接着道:“魏国公,你说一说,普通士卒学识字难在何处?”
“回陛下,目前各学堂教习以及军中宣讲官,教授识字之始,皆以《洪武正韵》为课本。”
徐辉祖走出班序,躬身作揖道:“学习汉字读音是识字的基层,而如今常用的反切之法,却让诸多初学者迷糊不已,唯有死记硬背,可军中士卒往往今日刚学的字,明日便忘了,甚至记错、记乱的大有人在。”
“韵书”实际上是官话、汉字书面读音的标准化教材。
反切是与“直音”、“读若”不同的一种注音方法,又称“反”、“切”、“翻”、“反语”等,其的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同样一个字,可以用不同的两个字来标注读音,反切法使用起来很灵活,只要一个人认识的字够多,想用多少种方法就可以用多少种方法来切一个生字的读音。
但这种方法对认字新手很不友好,一会用这两个字来标注读音,一会又用其它两个字来标注读音,想准确地记住很难。
对于本来就是在识字初学阶段的人来说,只会感到更加糊涂。
朱高煦点了点头,转身再次看向一众文臣,说道:“诸位皆是从小开始学习识字的,对于识字之难都有体会。朕观遍四洋万邦文字,发现汉字或许是当今四海天下文字之至难者。朕这次派天下常科书院的学子们上山下乡之际,还要尝试探索出一条新的学习汉字读音的方法——即字母切音法。”
他侧目朝西角门的宦官昌盛瞅了一眼,后者会意,立即领着数名年轻的内侍躬身疾步行至御前。
“把东西发下去。”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