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三十六章:密奏之制(第 2/3 页)

    方孝孺提出了属于他的独特见解,恭声道:“但若臣子们所议之事,乃光明正大之事,不应当秘而不宣。”

    “除了京官外,各地官员的奏本和题本皆由驿站传递,边远地方传到京城有的长达一两个月,入京城再后由通政使司转递。这样一来一往,少则数月,多则半年过去了,而起初奏疏中所奏情形,恐怕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

    朱高煦侃侃而言道:“而且,途中奏本与题本内容被泄露的可能太大,甚至存在被人篡改的可能。如此,则真实的下情不能上达,朕将不知民间百姓疾苦,以及地方官员治理的具体情形。”

    “若在公开的公文报送之外,准许各地官员用密封私信之形式,将奏疏密封起来,派人直接送达京师,并在宫门递进呈至御前,不由衙门转呈。各官员所言若是,朕择而用之,所言若非,则朕心既明,也可手书训谕。”

    “万里之外,

    有如睹面。此外,地方官员存心之善恶诚伪,朕也能一览无余。“

    朱高煦施行密奏的理由很高大上,与传统公文报送相比,密奏既快速又保密,但却让方孝儒感到脊背发凉。

    如此一来,凡是可以上密奏的臣僚,都将变成大明皇帝的耳目。

    下级官吏不满上官作风,便可上密奏告黑状,

    满朝文武皆不知各地官员通过密奏向大明皇帝奏禀了什么,不说人人自危,起码能达到威慑群臣之目的。

    虽然这种直达圣听的密奏之制,会促使官员相互监督,进一步巩固皇权。

    但是久而久之,将会使得官员之间告密、诬陷盛行,从而形成不良风气,官员上下之间离心离德,对大明整个官场危害极深。

    “陛下,若密奏之制推广开来,有三大弊端。”

    方孝孺没有直接反对,而是提出质疑道:“其一,所谓密奏,即旁人不可察之奏,如此则等于鼓励臣子相互告密。除了勇于任事者外,其余臣工必然人人自危,以求自保。”

    “其二,各地臣工以密奏言事,所言内容彼此之间皆不得而知,某些官员即便被诬陷也无处申诉。陛下与各地臣工亲疏不一,必然会有人自恃与陛下关系较密,而借以挟持上官或他人。”

    “其三,各地臣工以密奏越级言事,定会引起上下猜疑,不利于推行朝廷令旨,甚至有地方官员沆瀣一气,官官相护,只为铁板一块,防备有人越级上告。”

    “方先生是反对密奏之制?”

    朱高煦淡淡的问道。

    方孝孺恭声作答道:“陛下,臣并非反对,而是阐述了密奏推广后的弊端。”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晋末长剑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骗了康熙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红楼琏二爷 我的谍战岁月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世子妃 晋末长剑 沉溺 儒道之天下霸主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明末:帝国崛起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斗罗:我成了白月光 大汉帝国风云录 遮天:从太阳之体开始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斗罗:顶级天赋,开局被小舞告白 红楼琏二爷 我在木叶练吐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