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一十九章:朱棣欲内禅(一)(第 2/4 页)

    方孝孺再次鞠躬道:“请陛下明察。”

    朱棣眼中含笑,抬手道:“坐下说话。”

    他接着看向黄淮、杨士奇、杨荣等人,道:“朕说过多次,在这武英殿之中,朕单独召见你们的话,你们都可以坐着奏言,不必弄那些虚礼。”

    “谢陛下恩典。”方孝孺、黄淮、杨士奇等人俯首恭声道。

    朱棣道:“好了,朕要听真话,你们都说说看,朕将皇位禅让给太子,如何?”

    “陛下传位太子之后,自然就成了太上皇帝,臣担心会引起朝野非议。”

    方孝孺身为内阁众顾问之首,自然要率先表态。

    他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让饱读诗书的众顾问与朱棣听后愣了片刻。

    唐代以前,除了被秦始皇追封为太上皇的秦庄襄王外,比较著名的太上皇有三位。

    一位是草根出身的太上皇,即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之父刘太公。

    一位是被新皇尊奉的太上皇晋惠帝司马衷,新皇即原赵王司马伦,乃是晋惠帝司马衷的长辈。

    还有一位是喜玄好佛、淡泊权位的太上皇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至于唐朝历史上,则存在着两位太上皇。

    分别是被迫成为太上皇的大唐王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以及大唐王朝第九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唐代以后,至大明之前,也存在两位著名的太上皇。

    一个是国难当头,却只懂舞文弄墨最终客死异国的太上皇宋徽宗赵佶。

    另一个杀害岳飞父子,向金俯首称臣,偏安东南半壁,不思进取中原的宋高宗赵构。

    简而言之,宋朝的两位太上皇是为了逃避责任选择内禅,显得昏聩无能,唐朝的两位太上皇是被形势所迫,皇权被儿子所夺,可谓是父子争权。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十二岁继位,十八岁时将皇位禅让给其三岁的太子,二十三岁时突然暴毙。

    他的突然暴毙,显然是政治斗争失败所致。

    而晋惠帝司马衷,提起他,读书人往往会将他和白痴挂钩,官私蛤蟆、何不食肉糜由他的愚蠢而产生的典故。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晋末长剑 骗了康熙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活埋大清朝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红楼琏二爷 我的谍战岁月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世子妃 晋末长剑 沉溺 儒道之天下霸主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明末:帝国崛起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斗罗:我成了白月光 大汉帝国风云录 遮天:从太阳之体开始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斗罗:顶级天赋,开局被小舞告白 红楼琏二爷 我在木叶练吐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