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克拉维约东使记(二)(第 2/4 页)
幸好我们使团属于帖木儿帝国的外宾贵客,可以不断获得更多马匹替换,这才让我们一行人能够顺利的前进。
我发现帖木儿帝国境内似乎也不太平静,一路上到处都是军队,以及小规模的反叛势力。
由于途中经过一片爆发瘟疫的区域,我们被迫隔离居住了三个月。
直到三个月后, 瘟疫彻底平息, 我们才再次启程。
就这样,走走停停, 一直到永乐八年的二月份,我们在帖木儿帝国大臣率领的军队保护下,用浮桥渡过了阿姆河。
随后,我们受到了当地王公贵族赠予的金哈达与马匹,开始向着北方的撒马尔罕城进发。
因为只有那里才是帖木儿帝国的真正京畿,也只有在撒马尔罕,我所率领的使团才能受到帖木儿汗的正式接见。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穿过沙赫里萨布兹以南的山谷。
这处山谷地势险要,曾有铁门遏守,故而被人们称为铁门关。
很多年前,亚历山大与他率领的马其顿大军在这里战斗过,来自东方的玄奘法师和丘处机法师等旅者也来过这里。
由于这处山谷是扼守天竺、伊朗、河中的必经之路,因此这座铁门关为帖木儿帝国提供了大量税收。
我们随后经过的沙赫里萨布兹,正是帖木儿帝国的建立者帖木儿汗的家乡。
帖木儿汗在得势后,派人重新修建此城,并下令要求城内的清真寺在每天早上杀死二十头羊,用来接济当地的贫民。
我听说过帖木儿的早年经历,包括他如何从没落王族起家,带着几百骑兵劫掠商队,并在战斗中落下腿部的残疾。
虽然帖木儿以脾气暴躁出名,但这位雄主对年轻时的落魄和失意却并不避讳,体现出严苛性格中的最后一丝宽容。
我还注意到,城中随处可见呈倒品字形排列的三圈标志。
据当地人介绍,这象征着帖木儿汗已经征服四分之三的已知世界。
我还发现城内处于备战状态,在表面安稳和平之下,是众多潜藏的不稳定因素。
比如,城内有大量来源不同、习俗各异的人,在军队武士的监督下劳作。
我在城内的很多居民区,分别可以见到突厥人、波斯人、叙利亚人、亚美尼亚人、希腊人和天竺人。
这些人,皆是帖木儿帝国历次征服的俘虏来的奴隶。
我听说,帖木儿汗每次惩戒人,需要对方所在族群缴纳巨额罚金,否则就对其所在群体施以酷刑。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