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战争债券的好处(第 2/4 页)
希腊有了钱,就可以购买武器与粮食,如此便可以与奥斯曼作战,待其获得独立后,再用税收或其他收入还钱,并且支付利息。
朱高煦受此启发,在朱棣决定出兵漠北之前,就打算好把此次北征漠北之战变成“金融产品”,发行北征胜利债券,承诺荡平漠北后用牛马养军械等战利品折算成现银还钱。
任何一方势力,若要赢得战争,就必须坚持到战斗的最后一刻。
但没有铠甲、饷粮、刀枪、火器等军需物资的保证,又怎能会坚持到战斗的最后一刻?
这一切都需要财力的支撑!
一个国家的财政一旦崩溃,其战争必然失势。
除非有天纵之人出现,力挽狂澜,否则这个国家将会从此走下坡路,直至败亡。
北征胜利债券,其本质也是朱高煦为以后朝廷不得不对外打仗,可又恰逢国库空虚时,而寻找解决办法做得一次尝试。
后世经济学家所推崇的“预算平衡”,即收入与支出相当只是理论上的完美。
事实上,对于一个大国而言,外债并不是越少越好,财政赤字对一个国家来说,也不全是坏事。
历史上的英吉利能够称霸世界,恰恰就是因为善于借款。
当时随着枪炮投入战场,欧洲各国的军费飞速增长。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各国不得不大量借款,许多国家因此崩溃。
西班牙的失败,是不能按时还款,法国同样如此。
因为信誉一旦丧失,不提高利息的话,则不会有人再愿意掏钱,所以下次贷款的利息被倒逼着增高。
而英吉利发行公债以筹措战争费用,然后长期返还,且一直能够还款,信誉非常好。
正是这种良好的信誉,让英吉利可以不断以较低的利息筹集到大量的资金。
因此,历史上的英吉利成为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朱高煦知道朝廷信誉的重要性。
他相信,只要大明朝廷的信誉足够好,除了在大明本土能够卖掉债券之外,就算是在草原、努尔干、西域、安南等地,那些为了发财的权贵富商,同样也愿意购进债券。
英荷第二次战争时,荷兰的许多富商权贵觉得可能打不过英国,于是纷纷购买英国发行的战争债券。
朱高煦相信,只要这次北征获胜,将来大明全面发售战争债券,届时草原部落的权贵们,恐怕也会想办法购买债券。
毕竟大明银圆经过五年的推广之后,以其精美绝伦的外表,俘获了一大批草原部落贵族的喜爱,可以说,大明银圆在北元也是硬通货!
百祥坊。
武康伯府。
客厅之中。
“盛将军留步,是在下考虑不周!恕罪,恕罪!”
徐理毕竟是军旅出身,反应速度不慢,迅速起身拦住盛磊,连忙告罪道。
盛磊借坡下驴,重新坐了回去。
徐理陪笑道:“盛将军,不是我抠门,实在是近来手头有点紧。”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