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四十三章:重启五等爵(第 2/4 页)

    “太祖皇帝曾下诏规定,丹书铁券的授予对象只限于因立军功,而被封为公、侯、伯爵者,谋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且不能用于子孙免死。”

    铁券上的文字在汉时用丹砂填字,称做“丹书铁契”,即“铁券丹书”。

    唐以后铁卷不是丹书而是嵌金,《辍耕录》记载唐赐吴越王钱镠的铁卷,形状宛如瓦,高尺余,阔三尺许,卷词黄金镶嵌,誓词有所封的爵衔,官职及受封的功绩等,另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历史上,明朝的丹书铁券就是模仿吴越王钱镠的铁券形制所铸。

    此时,朱棣听了郑赐所言,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增置的子、男二爵,便不再赐予丹书铁券,当定为流爵(终身爵)。”

    “陛下圣明!”郑赐急忙接话道。

    众武官将军纷纷向郑赐投去了杀人的目光。

    郑赐却全然不知,老老实实退回了班序。

    然而,就在这时,户部尚书郁新出列,躬身说道:“陛下,臣掌管户部,需算计各类岁俸。”

    朱棣看着郁新,大致猜到了对方想说的话。

    郁新道:“依旧制,本朝爵位分两种,即流与世。世与不世、爵位高低,皆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俸禄。不知陛下增置的子、男二等爵,俸禄几何?”

    朱棣摊开御桌上朱高煦所写的奏章,微微低头,看了一眼上面的内容,然后站了起来。

    他俯视着堂上的一众宗王大臣,朗声道:“在回答郁卿的问题之前,朕公布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更定公、侯、伯分为三等,佐太祖皇帝定天下者,乃为一等爵,余者为二等、三等。更定一等公岁俸为四千五百石,二等公岁俸为四千石,其后皆以五百石递减,减至三等伯岁俸五百石为止。”

    朝堂上的一众宗王大臣听了朱棣的话后,皆陷入了沉默。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原本给有爵者的岁俸,就不算高,公爵的岁俸为两千五石到五千石,侯爵的主要岁俸一千石到一千五百石不等。

    朱棣更定公、侯、伯的岁俸,进一步把每个爵位分成了三等,这对勋臣们来说总归是好事,因为他们的岁俸大体是增加的。

    然而,这三种高阶爵位的等级增多,意味着想要获得更高的爵位,所需军功也会更大。

    “第二件事,自今日起,世爵不再世袭罔替,皆降等以袭。承袭一等公爵者,降为二等公,承袭二等公爵者,降为三等公,照此类推,降袭五世之后乃止,后世子孙皆承袭第五世之爵。侯爵、伯爵降至三等伯爵乃止,后世子孙皆承袭三等伯爵。”

    朱棣此话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

    原本那些有爵者,以及军中宿将,皆从永乐皇帝的话里嗅到了非比寻常的味道。

    朱棣把堂上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面不改色的接着说道:“降等袭爵还需通过考核,否则不能袭爵。无论宗室子弟亦或勋贵子弟,唯有通过爵考者,方可继承爵位。”

    这时,朝堂上响起了小范围的议论声,尤其以一众勋贵与宗王议论声最大。

    “考核的内容并不复杂,即君子六艺而已。大明乃天朝上国,宗室与勋贵子弟若不识文会武,岂不是被海外小邦笑话?”朱棣补充道。

    宗王们听到朱棣所言,不由得想起了最新版的《皇明祖训》。

    自上次朱棣提过一次后,众王皆从通政司申领了最新版《祖训》,即朱元璋生前最后一次修订后的《祖训》刊印版。

    最新版的《祖训》规定,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

    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

    未修订之前的旧制,郡王之下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六等爵,且所有爵位世袭,永远有别于平民。

    修订之后,郡王之下仅剩镇国将军、辅国校尉、奉国中尉三等爵。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活埋大清朝 骗了康熙 晋末长剑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红楼琏二爷 我的谍战岁月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世子妃 晋末长剑 沉溺 儒道之天下霸主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明末:帝国崛起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斗罗:我成了白月光 大汉帝国风云录 遮天:从太阳之体开始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斗罗:顶级天赋,开局被小舞告白 红楼琏二爷 我在木叶练吐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