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郑和首次下西洋(四)(第 2/4 页)
“看来你都谋划好了。”朱棣喜道:“思虑缜密,才能事半功倍,万无一失啊。”
“启禀陛下,倭国使臣祖阿到了。”
就在这时,宦官昌盛疾步来到朱棣身前,躬身禀告道。
朱棣道:“传他过来。”
言罢,他转身登上礼台,重新坐下。
在洪武末期,倭国南北朝合一之后,其国实际统治者足利义满试图以“倭国国王臣源义满”的名义与大明建立往来。
但当时大明的册封体制之中,唯一认可的邦交对象是倭国南朝怀良亲王(名义为“倭国国王怀良”),故而足利义满的计划未被接受。
不久后倭国商人肥富向足利义满极言与大明交往通好的利益所在,足利义满被说动,派遣僧人祖阿与商人肥富为倭国使臣,带着十多船贡品远赴大明,并在国书中奉大明为正朔,称臣纳贡,以求建立明倭贸易关系。
就在倭国派使者出国之后,洪武皇帝驾崩,新皇朱棣顺利继位,于是就派遣诸多使者晓谕朝鲜国、倭国、琉球国以及南洋诸国,宣布大明次年改元永乐。
然而,前往倭国的大明使者还未出发,倭国使者却先一步到达了宁波,并被当地官员抓住。
礼部官员得知此事后,上奏曰:“故事,番使入中国,不得私携兵器鬻民。宜敕所司核其舶,诸犯禁者悉籍送京师。”
永乐皇帝朱棣心胸广阔,准许倭国使团进行兵器交易,下命令曰:“诏倭国十年一贡,人止二百,船止二艘,不得携军器,违者以寇论。”
随后,朱棣下旨册封足利义满为“倭国国王”,正式确立勘合贸易为明倭官方贸易关系。
实际上,明倭双方均未严格执行关于勘合贸易时间、船只及人员数量的规定。
毕竟,倭国输入大明的贸易品,主要是硫磺与铜等矿产物,以及刀剑、武器、扇子等工艺品。
“倭国使臣祖阿拜见大明天子!”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