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九十八章:科举革新的漏洞(中)(第 2/3 页)

    “不错,据我所知,那些活不下去的贫农才不在乎这些所谓的律令,他们只想活着,哪怕撒谎欺骗朝廷,甚至为躲避朝廷巡查,甘愿逃入山中当个山野流民也在所不惜。”

    朱高煦说出了梅殷不敢相信的话。

    “恕臣愚钝,莫非这些贫农不知道义务学塾免书本费、学费?”梅殷越发不解道。

    朱高煦早就知道,朝廷推行义务教育之后,中农必然会很开心,因为可以送孩子免费去上学,从此踏入改变命运的第一步,而下农与贫农可能会由此陷入困境,因为孩子会被强制入学。

    “义务学塾虽然免书本费、学费,甚至还管住,可却不管饭,就读乡镇里的义务学塾还好,可以回家吃饭。”

    “但是到了县城中学堂进学之后,除了家在县城的孩子可以回家吃饭,其他住校的孩子生活费必须自理,而这个时候正是少年人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所需要的生活费用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梅殷听到朱高煦这么说,面露恍然之色,道:“诚如殿下所说,老百姓都不傻,反而很会算账。”

    “正是如此!试想,若花费大量钱粮供应孩子读书,将来考上举人还好,可万一考不上,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么多年的付出?”

    朱高煦颇为无奈的说道。

    他并没有忘记,在后世义务教育已经普及的时代,仍有人不愿让自家孩子读书考大学。

    “据臣所知,如今七八岁的孩子,确实已能帮家里分担不少劳力。若强制义务入学,有的家庭可能有三四个孩子皆需入学塾进学,如此一来就相当于少了两个成年人的劳力。”

    梅殷郑重其事的分析道:“太祖皇帝驱除鞑虏,天下至今已修生养息数十载,在应天府境内似这般严重缺乏劳力的家庭应该不会太多才是,臣实在想不明白。”

    朱高煦道:“因为家穷,所以缺乏劳力!”

    梅殷闻言,不由得在心中对朱高煦生出了无限的钦佩之情。

    在他看来,朱高煦被立为太子之后,至今并未离开过金陵,压根没有去应天府辖区内的乡镇走访,可却对乡下贫农家庭的作为了如指掌,简直神了。

    梅殷走访过乡镇里的贫农家庭,他知道对贫农家庭而言,家中的大人小孩可能都要做工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孩可以给地主放羊、放牛,大人努力做工,除了争取生活物资外,更是为了偿还他们欠别人的钱粮。

    而贫农为何会欠钱粮?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我在现代留过学 不是吧君子也防 活埋大清朝 晋末长剑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蜀汉之庄稼汉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的谍战岁月 寒门崛起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晋末长剑 沉溺 希腊神话 机战之无限边境 秘密部队之龙焱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撩神[快穿]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大汉帝国风云录 明末逐鹿天下 办公室潜规则 不是吧君子也防 全唐诗 儒道之天下霸主 世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