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四十六章:郑和归来(第 1/4 页)

    九月十八。

    早朝。

    “陛下,广东、云南连降暴雨,房屋倒塌千余,灾民数万,两地布政使奏请朝廷放粮赈灾。河南、山西三月未雨,山东未有雨水已四月有余, 致使蝗灾肆虐,绝收田亩难以计数,灾民近十万,饿死者数以千计。”

    户部尚书郁新躬身奏言道。

    朱棣沉声道:“传旨下去,所有府县衙门开仓放粮,再遇到此类事情, 无须再逐级上奏了, 直接赈灾。”

    “遵旨。”郁新躬身接旨。

    他随后接着道:“陛下, 臣还有奏报。”

    “讲。”朱棣道。

    郁新道:“青州、莱州、登州三府,地临山海,土瘠民贫,一遇水旱灾害,衣食不给,百姓们多逃移于东昌、兖州等府,受雇苟活,此次受灾更甚。”

    朱棣斟酌了一下措辞,然后朗声道:“东昌定陶、兖州等府县,地旷人稀,多有闲田。着青州、莱州、登州三地知府,速将灾民迁往东昌定陶、兖州等府县安置,每三户配耕牛一头,粮种农具适当配给,免赋三年。”

    “遵旨,臣即刻就办。”郁新躬身道。

    “且慢,微臣有一言启奏。”

    御史桂湛连忙出列, 躬身道:“陛下,迁民之策,虽然不差,但非治本之策。”

    “爱卿有何高见?”朱棣问道。

    桂湛恭声道:“陛下,此次水旱两灾,自太祖立国至今,实属罕见,天降奇恶,微臣担心,此乃天怒人怨之凶兆啊!”

    此话一出,大殿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就在这时,朱高煦从西边角门而入,走到了朝堂上宗王班序之首站立。

    今天是九月十八,乃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冥诞之日,朱棣命朱高煦一大早去奉先殿祭拜,然后再来参加早朝。

    所以,朱高煦才会姗姗来迟。

    另一边,桂湛接着道:“自督造下海宝船肇始,征民夫役工匠,伐木过重,山秃石露,渠道失修,堤塘淤塞,旱涝之灾事出必然,如不赶紧罢手,恐怕苍天还会降下大祸呀!”

    朱高煦知道,对后世之人来说,大范围的伐木过度,导致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引发山洪或旱灾,是有科学依据的。

    但眼下御史桂湛的这番话,让他听起来尤为刺耳。

    朱棣面无表情的问道:“你是想说下西洋引起天怒人怨,乃朕之弊政?”

    “微臣仅以天象示之,所谓新政之优劣,唯盼陛下圣裁。”

    桂湛躬身恭声道。

    朱棣沉着脸,不发一言。

    “陛下!”

    户部左侍郎夏原吉躬身出列道:“郑和出海已两年有余,不是撺掇着陛下备货,就是倾举国之力造船,收效却如水中之月,雾里看花。我大明虽为天朝上国,这么折腾,也会财断力竭啊!”

    “陛下,出使西洋,造几艘帆船,让郑和带出去转转也就罢了,拿几百万两银圆往汪洋大海里扔,天公咋舌呀!”

    礼部右侍郎宋礼躬身出列道。

    “陛下,仅从山中运送造船的木材至船厂,就要数百民夫倾尽血汗,辛劳半年,这样的国策,岂能不让百姓怨声载道?”

    御史桂湛接话道:“加之旱涝蝗灾,种种天象已经警示,天道昭昭,扬善抑恶,陛下要为百姓计,为大明计,敬天法祖,改过从新,罢黜巡洋之弊政啊!”

    他陡然提高声音,俯身跪地拜道:“臣请陛下罢黜巡洋之策,上息苍天之怒,下平黎民之怨。”

    “臣等附议。”

    夏原吉、宋礼也俯身跪下拜道。

    随后,又陆续有九名朝臣,先后跪下,高声拜道:“臣等附议。”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活埋大清朝 骗了康熙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晋末长剑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红楼琏二爷 我的谍战岁月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世子妃 晋末长剑 沉溺 儒道之天下霸主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明末:帝国崛起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斗罗:我成了白月光 大汉帝国风云录 遮天:从太阳之体开始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斗罗:顶级天赋,开局被小舞告白 红楼琏二爷 我在木叶练吐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