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零一章:郑和首次下西洋(一)(第 1/4 页)

    永乐元年,六月初七。

    清晨。

    京城,西街,一家专门做早点的小摊上。

    于彦昭与胡濙正在吃早餐。

    “郑教授入职书院,显然给天下士林带来了巨大影响。”

    于彦昭放下碗筷,感叹道。

    胡濙不解道:“师兄如何得知?”

    于彦昭道:“你这几个月忙着跟随郑教授研习格物之学,不知京城这段时间陆续来了许多外地士子,其中就有带着推举信来参观金陵书院的学子。”

    “当年有太祖皇帝征招村妇马氏入宫做女官,今有太子殿下破格选拔女子担任格物学教授,此举当是开了女子担任读书人教授之职的先例。”

    胡濙思索道:“那些外地学子,或许是想来见一见郑教授的真容?”

    想起郑小珺的体貌,于彦昭面露古怪之色,道:“这些学子之中,或许有些人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探究大纺车的运行原理,好回去仿制。”

    胡濙目露精光道:“应是此理!”他望向于彦昭,惊讶道:“师兄果然有一颗玲珑心!”

    于彦昭疑惑道:“此话何意?”

    “师兄有所不知,我等一众师弟皆认为你说话往往可以一语中的,令人心生佩服。”胡濙直言道。

    他的意思是说于彦昭善于揣摩人心。

    于彦昭并没有因胡濙的恭维而感到开心,反而抬头向小摊老板喊道:“再来一份蒸包。”接着低声道:“你只顾着研习格物之学,不知那大纺车的厉害。”

    “愿闻其详!”胡濙道。

    于彦昭低声道:“两个月前,太子殿下见识过大纺车的功用之后,已命令工部仿制,并决定在江宁织造局推广使用。殿下亲口承诺,若此大纺车在实际使用之中故障率低,且将织造局产量提高一倍以上的话,便会奏请今上成立专利局。”

    不等胡濙发问,于彦昭抬起筷子夹了一个蒸包,接着道:“所谓专利局,便是专门管理天下所有发明创造新物件者之权益的衙门,目的是保障类似郑教授这种发明大纺车者的长久利益。”

    过去并非没有人善做机巧之物,只是由于所做之物得不到足够多的利益,时日一久便丧失了动力,不得不改行谋生。

    胡濙听到以后会有专利局保护像郑小珺这样善做机巧之物者的利益,内心顿时被触动。

    当善做机巧之物者有了钱保障生活,那自然就可以继续发明创造新的东西。

    “此话当真?”

    胡濙平时喜怒不形于色,此时听了于彦昭所言,不由得脸色一变,激动的低声问道。

    于彦昭察觉到失言,立即打住,抬起筷子又夹了一个包子,嚼了几口,却是没有回答胡濙的问题。

    接着,他换了个话题道:“再过几日,我家谦儿(于谦)就满一周岁了,届时我做东在四海楼大摆宴席,你与其他众师弟可一定要赏脸参加。”

    胡濙仿佛看见了他未来因为发明创造太多的东西,而成为天下第一格物大师,此时哪里还能听进去于彦昭所言。

    “师弟?”于彦昭喊了一声道。

    胡濙瞬间反应过来,连忙道:“是我失态了,师兄莫怪。”

    “吃好了?”于彦昭道:“不够的话,我让老板再来一笼蒸包?”

    胡濙忙道:“吃好了,吃好了!”

    于彦昭将蒸笼里剩下的最后一个包子夹进口中,边咀嚼边道:“既如此,咱们即刻动身去江口,可万万不能错过今日的出海巡洋大典。”

    他口中的“出海巡洋大典”,乃是由大明天子朱棣亲自主持的隆重典礼。

    这也是华夏历史上,首次由天子亲自主持船队出海巡洋的典礼。

    唐宋以来,随着航海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增多,华夏的造船技术也愈加发达起来。

    朱元璋建国之初,就比较重视造船和发展海运。

    当时,朝廷为了准备造船用的桐油、棕缆等原料,特地在钟山开辟了漆园、桐园、棕园等园圃,植树数万株。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我在现代留过学 不是吧君子也防 活埋大清朝 晋末长剑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蜀汉之庄稼汉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的谍战岁月 寒门崛起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晋末长剑 沉溺 希腊神话 机战之无限边境 秘密部队之龙焱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撩神[快穿]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大汉帝国风云录 明末逐鹿天下 办公室潜规则 不是吧君子也防 全唐诗 儒道之天下霸主 世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