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龙脊轩志(第 3/4 页)
老夫子回身,对恭敬站立的李凌雲道:“回去吧,我自己整理,不需要你帮。”
李凌雲无奈,只好离去。
老夫子站在窗台前,看着李凌雲离去的身影,暗道:别像我一样,蹉跎一生,你一定要考上啊!
傍晚的残霞烧遍天空,映衬的院落里枇杷树火红,金灿灿的枇杷镀上了一层火一般的夕阳红。
如他一般年迈的大黄狗懒洋洋趴在院里,似乎在等待闭眼的那一天到来。
老夫子想起了许多事情,想起了李凌雲前些时候说,他家斜对面有户人家,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种了半辈子的田地,儿子也是如此,可是当去年底传来消息,北地大旱,秋粮颗粒无收,又逢异族骑兵南下,百姓民不聊生,十室九空,父母易子而食。
年初朝廷来小镇征兵,那位名叫‘二狗子’的憨厚汉子,二话不说应了征。
面对战争和乱世之时,二狗子选择了国,而放弃了自己的小家。
他又想起李凌雲家的那位小丫头,喜欢抽旱烟,行事跳脱,不喜拘束,初来乍到,就望着枇杷树流口水。
想起小镇里的人和事,想起往日的种种,心境前所未有的平和。
范希评笑了,回忆起往事,回忆起那些或许早已消散在风里的人,他忽然想喝酒,喝烈酒……
一杯敬过往,一杯敬这家国天下!
老夫子决定在如今尚能提笔时,写点什么,于是他看着院里的枇杷树,想起了小时候的生活,他曾在此地头悬梁锥刺股的熬夜苦读,他还想起了早已过世的妻子,和远在他乡的儿子。
提笔,写下了一封给自己的信:
龙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
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一直往下流;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又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一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
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
向前开了四扇窗子,用矮墙在庭院周围环绕,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