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八十八章 美食与吃货(第 1/2 页)

    方言来时,曾在扁舟上听过路的旅客谈论,去帝都一定要在早晨。

    因为南郑帝都的早晨极为繁华,各类吃食,贯通南北,大街小巷总是迎着清晨的第一缕光打开店门。帝都的大小街巷里,既有油条、面窝、烧梅、汤包、豆皮、干面饼,也有牛肉线粉、卤酱面、豆丝、水饺、汤圆。干稀兼有,美味可口。帝都人的吃相也很有趣:有蹲着吃的;有站着吃的;有的边走边吃;有的一家数口一块吃,吃完各奔东西。在街头,在小巷,在码头,到处可见这种情况。无论王公贵族,或是士族文人、贩夫走卒,你也如此,我也如此,大家彼此彼此,并不觉有失“风度”。

    市面上就有故老相传的歌谣,唱的是:“小家妇女学豪门,睡到辰时醒梦魂。且慢梳头先赶早,粑粑油饺一齐吞。”

    南郑帝都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多有小溪小河,更有横跨半座帝都的云海湖,所以如同江南地区一般,延伸出了船家这个行业,许多住在云海湖这边的人,往往一大早要赶去另一边上工,由于人流量众多,过湖坐船需要排队,一般都是最少两刻钟起步,换而言之,就是要过湖,得提前两刻钟去排队,否则就赶不上工。

    云海湖庞大,过湖也需要小半个时辰,站在船上吹风小半个时辰,更不要谈做别的了。过个湖要这么长的时间,所以南郑帝都的人是把早餐买了,坐上船在这船上吃,久而久之,这在船上过湖而吃的早餐,就被简称为“赶早”了。

    赶早要到帘子巷,宵夜要到摆渡街。

    这赶早呀,首推帘子巷,这位于帝都南边的一条小巷子。帘子巷东面为藩库,传闻乃是乾国时期,西南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帘子巷西面为粮库所在地,帘子巷正好位于两个库房之间,如一道帘子,因此而得名。

    帘子巷门口有一对楹联,据说是乾国时期的西南第一才子所写:“帘子巷里快热鲜,美味早点米当先”。为什么南郑帝都的赶早以米食居多呢?第一呢,南郑帝都地处鱼米之乡的中原腹地,南方以吃米食居多;第二呢,南郑帝都是自古以来的黄金港口,码头众多,劳动力要吃饱喝足才有力气去干活,米食比较挨饿。

    南郑帝都的著名早点和吃食有很多,每一个都有背后的故事。先来说说最有名的卤酱面,传闻古时候有个李老汉,在半堤街卖草豆腐和热汤面,有年三伏的一天,异常炎热,好多汤面都没卖完。

    李老汉担心面条发馊变质,亏了老本,便按照房东太婆的建议,将面条煮熟沥干,晾在大案板上,不时手摇大蒲扇,扇风降温,驱赶纹蝇,由于劳累,李老汉伏在案板边上迷迷糊糊走了神,蒲扇碰倒案上的油瓶,香喷喷的芝麻油全淋在了面条上。李老汉懊恼万分,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与油拌匀,重新抖散晾放,瞪着大眼守了一夜。

    次日清晨,李老汉抄起面条又闻又尝,竟然未坏,不禁大喜,随手抓起一把丢在开水锅中,烫了几下,沥干入碗,把拌凉粉用的酱油、香醋、葱花、姜末、辣椒面、卤酱,这些作料都调上一点,趁热搅匀后,试着吃上一口,五脏六腑都美滋滋的。

    没想到因祸得福,无意中居然整出了“伟大的发明”!

    方言剔着牙,瞧着埋头呼哧呼哧专心对付大碗里卤酱面的莲儿,微微摇头。

    “莲儿啊,这已经是你吃得第三碗了吧?吃完这个,你还有肚子吃别的东西吗?”

    “有的有的,我……呼哧……还嫩七~”

    某猫口吃不清的埋头狂吃,抽空拿起脑袋瞧了老神在在的先生一眼,顾不上沾满了大半张脸的卤酱,伸手抹去嘴角的葱花,却连带着将卤酱抹的到处都是,拍拍略鼓起的小肚子,傲娇的昂首。

    “我吃不饱的,先生你尽管带我去吃吧。”

    “……”

    某蛟无语的看着莲儿,难受的捂住额头,造了什么孽啊!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彼岸之主 叩问仙道 武圣! 神话之后 过河卒 剑啸灵霄 仙人消失之后 五仙门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山河志异 魔门败类 剑来 盖世双谐 志怪书 修仙琐录
最多阅读 剑啸灵霄 我不想上梁山 剑来 中州录 仙逆 彼岸之主 遮天 旁门左道:从乱葬岗开始 卧虎藏龙 原来我是道祖 轩辕圣 三国:刘表快被我掏空了 冰河洗剑录 武圣! 仙父 神霄煞仙 为龙之道 我能窃取他人命格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九转神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