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以文载道(第 2/4 页)
蹲下身的少年拍了拍双手, 看着石碑上被自己抹去灰迹的八个阴刻文字,不由得轻声念叨。
“原来读书人都一个德行,我还以为只有我家先生这样呢。”
站起身来的少年轻笑一声,石碑上的文字看似寻常道理,却是过悬崖的方法。
若不是柳承贤常年跟在城府深沉的李扶摇身后,总是听些个如同哑迷,晦涩难懂的话,恐怕也很难猜出其中意思。
本以为琅琊书院如此选址是为了谢绝山下人打扰,现在看来却是给入院的读书人分了个高低。
以文载道,即是心中大道也是脚下小道。
好在这些年少年专心修行,先生李扶摇与师爷顾须佐这俩个文抄公,以他的名义写下了不少诗篇文章,足以铺满眼前的二十余丈。
只见柳承贤看了一眼牛车上的那几幅卷轴,随手拿下一幅,朝着书院方向展开。
刹那间,卷轴之上那些原本跃然于纸上的文字依次展开,直奔悬崖对面,在两岸搭建起了一条道路。
“一首词而已,就这样满了。”
柳承贤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像极了那个狐媚男子。
他牵起牛车,伸出手摸了摸老牛的额头,“别怕,跟着我走就行了。这首词虽说只是寻常的山水词,但是也足够咱俩过去了。”
老牛似乎听懂了少年的话,竟然闭上了眼睛。
于是少年牵牛,牛车载书。就这样,行走于那首山水词铺就得小道之上。
月光之下,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那首词恰好也是写月。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这首词是抄的,少年也曾问过李扶摇这首词的出处,而李扶摇也只是摇头,说是自己年少时听他那个亦师亦友的朋友念过。
当时柳承贤有些遗憾,李扶摇看在眼里,轻声说道:“我听那朋友说过此人另有一句话,说得相当好,你想听吗?”
也不等少年答应,柳承贤便拿起毛笔,以端正的篆书写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现如今巧合又遇这词,少年心中也难免想起那十四个字,不由得有些唏嘘。
若是当年在清名天下,自己有幸见过这十四个字,自己会不会好一些,是不是那个跟着游侠儿远游天下的少年会是自己呢?
不知不觉,柳承贤已经到了书院门口,他回首收下卷轴,将其放在了牛车上。
叠指弹窗,连翘了三下门的他,见里面没有动静。
少年想起莲花渡口遇到的那个中年男子,轻声说道:“学生柳承贤,前来赴昔日莲花渡口之约。”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