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几百年前的啤酒瓶(第 2/4 页)
只要不是太过分,没人将这个当回事。
不用多,再支撑几年,随着改开进行,各个工厂大招工,这问题就不是问题。
让他们解散前去干活,杜康想起一事询问小次郎:
“对了,工厂总得起个名字,做个匾额,名字我起好了叫木槿轩,匾额你会不会写?”
“不会,你还是找别人写。”
找人写匾额也行,可找谁呢,他又不认识什么高官,可以请他写个匾额当护身符。
思考半天,杜康决定自己来,找来毛笔,在一张紫檀木木板上写下木槿轩三个字,然后拿来工具开始雕刻。
其他人写完字都是请工匠雕刻,换成他自己动手雕刻,而且连字都是自己写的。
虽说小次郎没有写匾额,但杜康还是让他起了个名字,某某株式会社,做为外商投资的证明。
别管其他,至少得证明这的确是一个外商投资的工厂,想要动他,必须想想触动外商的后果,没有充分理由,不能动手。
毕竟从某方面讲,外商是一体的,今天你能找理由干他,明天就能找理由干我,他们时刻盯着风向,防止出问题。
见没他什么事,小次郎查看一圈告辞离开,杜康则思考该怎么将雕花佛龛细分。
雕花佛龛听着不难制造,实则由两百多个零部件组成,需要木匠雕刻,讲究卯榫结构,稍微有点错误,便会影响整体效果,可谓困难重重并不容易。
他要做的就是将这些零部件分工细化,将雕刻拼装各方面进行一步步细化,一个人专攻一部分,让普通木匠就能制作这制作困难的雕花佛龛。
这并不容易,好在他如今也算的上是一个木匠大师,对雕花佛龛的制作略有心得,能够想办法拆解这个过程。
再说,不需要今天就弄好,只需在一两个月时间内弄好即可。
拆解到半路,杜康心中烦躁,便准备出去散散心,骑车前往旧货站,这么长时间过去,那里应该已经有不少旧货堆积,看看能否找到合用的旧家具,这些可都是古董,即使不能修复,也可以拆解车珠子。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