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辞三让,羽林禁军(第 3/4 页)
内九州乃古夏精华之地,楚国三分已有其一,无论怎样都是统一天下最有力的竞争者。
李隆抚摸着劝进奏折的封面,其实心里已经有了定计。
大虞已亡,称帝没有任何阻碍,只要自身的命格和气运能够承受,肯定是先称帝要好。
征伐南方的小国他可以蛮横,可要入主中原,一定要有大义。
大义是什么,真主统一天下结束乱世,即为大义,帝王收服人心就有大义。
“臣王江,顿首叩拜,死罪犯颜。臣闻天生蒸人,树之以君,所以对越天地,司牧黎元。圣帝明王鉴其若此,知天地不可以乏飨,故屈其身以奉之;知黎元不可以无主……所以弘振遐风,式固万世,三五以降,靡不由之……”
在钱雁清丽的朗读声中,李隆眯着眼听完官员们的劝进表,多是歌颂功德。
最后一封奏折是兵部侍郎王江的上表,言辞恳切,没有任何僵硬的阿谀奉承之语。
李隆微微颔首,点头道:“这封写得不错。”
“要回复吗?”钱雁将红墨研磨了几下,轻声问道。
“留中不发。”李隆摇摇头回道。
厚厚一叠劝进表,被钱雁放进一个红木箱子,这些奏折,李隆不准备批复,也不准备反驳。
包括兵部侍郎,这一批上表劝进的人,都只算楚国的中层。
“夫君这是要三辞三让吗?”
李隆没有回答,只是宠溺地捏了捏钱雁的脸,这种事怎么能说出来。
随后信使返回潭州,传达李隆的训斥之言,让上表的官员和马嘉平一样闭门思过。
三日后,楚王李隆驻跸苏州,接受吴郡官员觐见,下诏减免吴郡一年赋税,并颁布多项惠民之策。
这时,第二批劝进表到了,是一群特殊的人所上之表。
为什么说特殊,因为他们全是李隆征战过程中,投降的枭雄或诸侯。
如钱塘公钱叙、顺义侯徐闻、安乐侯姬鄢、西南诸小国的国主酋豪等等,就连当初永山郡赵家的一个旁系族人,也跟着附名上表。
这次动静就大多了,他们的身份敏感,如此劝进,也给李隆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
“伏惟大王,玄德通于神明,圣姿合于两仪,应命代之期,绍千载之运。夫符瑞之表,天人有征,中兴之兆,图谶垂典……抚宁江左,奄有旧吴,柔服以德,伐叛以刑,抗明威以摄不类,杖大顺以肃宇内……”
“……是以臣等敢考天地之心,因函夏之趣,昧死以上尊号。愿大王存舜禹至公之情,狭巢由抗矫之节,以社稷为务,不以小行为先,以黔首为忧,不以克让为事。上以慰宗庙乃顾之怀,下以释普天倾首之望。则所谓生繁华于枯荑,育丰肌于朽骨,神人获安,无不幸甚。”
战败者的一顿马屁,简直让李隆从头到脚都舒坦了起来,大丈夫,何如是?
第二次劝进,李隆照例留中不发,不过这次没有任何训斥,连闭门思过的惩罚都没有。
意思很明显了,朝野上下激动不已,纷纷鼓噪声势,祥瑞什么的弄起来。
接下来半月时间,李隆走遍了越地两府二十七县,期间还发生了有趣的小插曲。
越国甲士及一众精锐越兵,因为长期集训不上战场,觉得不受信任,士气低落。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