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清明鬼节,越国法度(第 3/4 页)
示警的真假,没人怀疑,黎家村祖灵是村长的祖先,一位前朝举人。
虽然其家族没落了,却仍然庇护族嗣繁衍不息,大部分村民都能说是这位祖灵的后代。
就说最近一甲子,村中老人还有记忆,祖灵已经示警两次,每次都挽救了村子。
“大家放心,越王下诏,各地城池不得拒绝乡人进城避难。”这时,不知道从哪来又钻出来一个衙役,站出来大声说道。
“三娃,我还说你小子进城了,就忘记照拂家乡父老。”
“现在看来三娃还是有良心,大事面前不墨迹。”
“好孩子……”村民们一下就认出来,这是村里出去的后生,赵三益。
赵三益被人夸得有些尴尬,这可不是他自己要回,而是村长一大早派人去请他回来的。
他自从通过自身努力,得到了在富春县立足的机会,就再也没有回过黎家村。
因为赵三益姓赵,在村里属于外来户,他父母早亡,赵三益并没有感受到村里人的温暖,反而是有意无意的调侃中伤。
“三益是县府的人,他说的能有假?富春县城要是不给我们进,我就带你们去杭州告状!”
“时间不早了,大家快回去收拾,多带点口粮。县城再近也要一个多时辰,晚了可就走不了。”村长借着赵三益身上的这身官皮,很快就说服了村民。
就在大多数村民要离开时,黎大有喊了一嗓子:“村长,祠堂钥匙给我,我不走。”
“咋的,大有,挣了几个钱,分不清东南西北?”村长有些不满黎大有挑衅他的权威,直接出声质问道。
好歹他家祖上是举人,哪怕如今败落只能当个村长,也不是黎大有这种没底蕴的“爆发户”能比的。
“大有,是你家婆娘快生了不能走远路吧?”这时一个耄耋之年的族老走了出来,轻声问道。
“回七叔公,是的,我愿意留下来守祠堂。”黎大有对老人恭敬地回道。
“唉,大有家的是快了。”
“我家有牛车,再铺些稻草……“
“你可别出些馊主意,黎大有那么有本事,能想不到你前面?”
……
半个时辰后,在生死压力的逼迫下,大多数黎家村的人都赶到了村头,他们将结伴离开。
大包小包,牛车驴车,甚至连家里养的猪都带上了,也不知道县城怎么会让他们养。
黎大有和十多个走不动的老人,目送村民们远去,随后默默回到祠堂。
令人讶异的是,富春县衙役赵三益不知何时留在了祠堂,他一身皂服,抱着朴刀立在大门口。
“赵三益?你小子怎么还不走?”黎大走上去,一巴掌拍在赵三益的额头上。
如果说赵三益对黎家村,有最后一点感情,那这点感情就是黎大有。
赵家作为村里的外来户,很少有人会关心他们的死活,只有黎大有,时常去接济,即使他自己当时也就混个温饱。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