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吴国灭,国运大涨(第 3/4 页)
不过吴国大势已去,宣抚使团中又有副使范旭这样的前吴国高官,所以他们一路招降纳叛,基本上没遇到什么反抗。
南下收复丹阳城池的进度过于顺利,宣抚使团就像是行军而不是攻城,七日不到就逼近了宛陵门户重镇芜湖。
吴国小朝廷穷尽所有,搜罗了三万郡县兵,并派丹阳郡守前去守城,希望借助这位牧民官的威望,让芜湖军民坚守。
宛陵城,一处颇有几分富丽景象的宅院中,小吴王一身紫袍王服显得雍容华贵,可他的面色却是充满愁容,丝毫没有成为一国之主的喜悦。
说是吴王,却连宫殿都没,还要征用宛陵富户的豪宅以为行在。
此时小吴王正和一众大臣奏对问策,当初虽说吴国主力覆灭,大厦将倾,但仍然有众多吴国高层逃出了金陵城。
都是人族精英,哪能看不清大势,只是做阶下囚,命运不由己,还是去退守一线希望,他们选择了后者。
在吴国荣华富贵不会少,投楚可能一切要从头再来。
“唉,老太傅您一策不献,真就没希望了吗?”小吴王叹了一口气,眼神中带有一丝希冀。
他的问询对象正是前王太傅翁阳,也是力主支持徐闻亲征一搏的重臣,按道理说徐闻兵败,新王登位后要严惩翁阳,但现在看来这位老太傅依旧受到重视。
没办法,翁阳在吴国建立过程中,做出的贡献非外人能想象,这是一位智谋堪称绝代的谋士。
“当初我就说,吴王亲征是最后一次机会,你父亲不行,你更不行。”翁阳摇摇头,随后闭目不语,显然不想再多说。
和这里其他臣子不一样,他是被强行带出金陵的,一把年纪了还跑什么。
“翁阳,你以为你还是前吴王在的时候,倚老卖老!大王,切莫听此老朽胡言,丹阳郡守在此地深孚民望,有他在芜湖必不会有失。”翁阳的态度激怒了在场大臣,马上就有人反驳道。
“大王,丹阳和豫章还在朝廷手中,有户百万,民间财富充裕,国事大有可为啊!”
“使团已经前往越国和彭城国,只要他们答应援手,贼子在江南必定不能久持,东山再起未尝不可。”
“山越兵不能用,但豫章江西兵可称勇悍,能为我朝臂柱,只需予臣半年,必能募兵十万。”
本来还因为翁阳之语有些扎心的小吴王,在众臣的一言一语下又恢复了信心,当即又投入挽救国难的奋斗中去。
可他这点信心没坚持超过两天,前线芜湖失守的消息传到了宛陵小朝廷,撤,第二次南狩。
小吴王宛若傀儡,被吴国的世家豪绅拥簇着退到陵阳县,他想不通三万大军怎么守城守不住两天。
这可是守城不是野战,明明楚军主力都没南下,一万人不带重型攻城器械能拿下芜湖这种大城?
这一跑就差点跑出丹阳地界,不是不想再跑,而是继续南下山地太多,没有水路跑不快。
还有广阔的黟山群脉就在后面,过去可能有些危险,毕竟那里是已经不听诏令的山越人老巢。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